去年4月15日,各种新能源车在世博园中国馆南广场前汇集。高剑平 摄
■ 核心提示
去年,工信部牵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0)》草案公布,业界认为于去年年底正式获批。而直到如今,这份规划草案仍在修改报批阶段。
这份汽车业界今后发展方向的大法,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调整和布局。草案制订过程中,引起多方利益相关方的争夺。
究竟是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直接发展纯电动车?电动汽车究竟以换电池为主,还是以充电为主?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近一年争论焦点。
做完一个星期的新能源车市调查,11月19日,在朝阳CBD一文化传媒公司供职的刘琦做出决定,放弃购买新能源车,改买传统燃油车。
“北京压根买不到新能源车。”刘琦说,他找到比亚迪、奇瑞、北汽等所有新能源车厂家在京的4S店,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没有现车,只能从厂家调,何时到京不清楚。
他感到很困惑,“单从环保这个角度考虑,北京也最需要新能源车。可现在的情况,似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官方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可市场很冷”。
今年3月,50辆纯电动出租车“迷迪”开上延庆街头,截至目前已“试点”8个月,但同样没有转为民用的计划。
奥运前,北京就已确定“绿色北京”这一方向,为何私人购买新能源车会“难产”?
在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看来,北京的“慢动作”别有深意,“这个行业,吵得太厉害,从政府到企业,分歧太大,形成了很多误区。在发展方向没有统一时,北京先从公交、出租试点,是慎重选择”。
路线之争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以纯电动为主还是先以混合动力为主成为最初争论焦点
刘琦想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他也注意到业界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争论。
为了让自己“清醒一些”,11月16日,他特意去了一趟延庆,实地考察纯电动出租车“迷迪”。他认为,这是最有可能进入北京个人消费市场的车型。
在延庆县城转了小半天,先后打了三辆“迷迪”,刘琦的“考察报告”是,“迷迪”外观漂亮、噪音小、没有汽油味,最高时速能到100公里,尤其是起步时,动力能跟高档轿车媲美。
可续航里程不太理想,充一次电要8小时,最多只能跑一百二三十公里,“还有司机说,晚上不能开夜灯,否则电池很快就用光。夏天也不能开空调。”
11月17日,在延庆沃尔玛附近拉活的李师傅,证实了刘琦的调查。
李师傅是“迷迪”出租车第一批司机,此前一直开燃油出租车。
以前,李师傅每月能挣三四千元,可现在收入是两千多元。“1000多元就差在续航里程数上。不敢跑远道,担心半路‘抛锚’。”李师傅说,只要上路,他就得盯着里程表。
据了解,北京市正在制订新能源汽车规划,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如果顺利,“十二五”期间电动汽车行驶的配套设施有望逐步建立,市民也可以开上属于自己的纯电动私家车。
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去年6月1日,科技部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但“混合动力车”遭到旁落:混合动力汽车补贴只有3000元,而纯电动车则达到5万到6万元。
不过,关于补贴问题,近三个月来政策口风上又有明显转变。工信部、中汽协等多个机构都表示,对于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方案将重新调整,不再是此前的3000元。
11月1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出台停车费、电价等扶持政策。
贾新光说,一年来,业界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争论不休,政策口径在不断变化。其中,中国新能源车究竟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还是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再逐渐过渡到纯电动车,是最开始集中争论的焦点。
11月24日,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说,2009年以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尚未明确,当时混合动力也算作新能源汽车范畴,因而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2010年,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则进行了不小的转向,形成了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并存的产业框架。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刚是“混合动力派”。
11月16日,他说,去年6月至10月,几乎每一次全国性大型活动,“混合动力车该不该出局”都是争议焦点。
今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温家宝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应尽快落实。
11月24日,张志勇说,此后三个月关于《规划》出台进展的各种消息频频出现,相关部门也在加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