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利益之争”
中石化希望将电动车充电站建在加油站,而国家电网则希望自己建站
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不仅有中国汽车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还有相关的一些央企,如中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
11月24日,一位要求匿名的电动汽车专家说,利益相关的企业在参与政策制订和商讨过程中肯定都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
中石化希望将充电站建在加油站内,这样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而国家电网则希望基于自身的供电系统来建设充电站,在现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点内增设充电站。
去年8月,“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表示,将安排13亿元支持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并在今后几年继续给予支持。列入支持名单中的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等央企大佬,中石油则是首次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问题就在于各方都想分得一块蛋糕。”上述人士称,这场博弈中,政府部门的决策还是占上风,居于主导地位。
比如科技部制定的“863”计划中有很多关于电动车的产业化目标,而工信部更多是基于产业化现实条件的考虑。
上述人士称,之所以过去一两年中纯电动车占上风,是因为支持电动车的利益和话语权占了上风,不同部门在不同项目上取得的成就不同,也导致其话语权不一样。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的争论,今年9月3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官方首次回应。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媒体对规划报道有失偏颇,认为规划迟迟不出台是由于国家各部委的意见不一所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和财政部对规划的意见高度一致。”
另外,充电站该怎样建,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换电池)哪个为先导都还存争议。
王秉刚参与了《规划》起草,他曾提出方案,“今后新建小区,所有车位都应设有充电插头和电表;马路边上的停车位,安充电桩。采用夜间停车充电为主、其他办法为辅的途径,电动车才有希望普及。”
但王秉刚说,上述观点跟国家电网的发展思路相悖,“国家电网主张换电,车主定时要到国家电网的充换电站换充好的电池。”
今年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表明“换电”确实是国家电网的主打方向,国家电网将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
王秉刚认为换电的方式不可取。他说,换电使汽车厂商不对电池负责,一方面忽略了汽车的个性化、多样化。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中的电池,无异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核心部件经常拆卸,易出问题。
贾新光认为,充电和换电之争,“表面上看,是运营模式之争,实质上,还是利益之争,相关行业在争夺核心部件电池的控制权。利益之争的背后,还透露出垄断欲望,垄断未来的充电网络”。
“政府需强势协调”
专家认为,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协调各方利益,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10月中旬,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发电量中有80%是靠火力发电,这使得电动车主能否终极环保在业界存在诸多争议。
对此,张相木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终极目标并不是节能环保,而是为了实现能源替代,使得石油等能源逐步枯竭不会影响人们对汽车的使用。”
11月24日,业内一电动汽车专家认为,推进电动车产业化,首先还必须明确其定位问题,电动车是否定位于替代传统汽油车,还是在一些适用的领域推广?
这位专家认为,事实上,在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方面,我国与国外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对于小轿车和中巴车的电机、电控技术,本土车企都竞争不过国外。
另外,本土车企的电池技术虽然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一些,但电池管理系统很落后,电池寿命折损很快,续航里程不高。
这位专家认为,电动车初期应定位为低速车,比如游览观光车和上下班使用的小型电动车、牵引车、环卫车等。
但工信部11月17日颁布的关于《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文件,又提高了门槛,将很多生产低速车的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外,这并不利于电动车产业化的推进。
11月初,经过修改后的《规划》再次上报国务院,不过仍未获得通过。
“被打回来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1月25日,一位接近规划制订的电动汽车专家透露,新能源车的路线之争从目前来看已不是最主要矛盾,更多的是具体实施中的细节问题。
他说,比如整个汽车产业链中该由谁来拿补贴,是厂商,消费者还是电池商,依然还没有结果。
同时,各方利益争夺仍旧存在,政府尚未制定一个能协调各方利益的最优方案。
“目前特别需要政府发挥强有力的领导力和震慑力。”该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规划》细则的最终敲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协调各方利益,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另外,上述人士称,外界将《规划》迟迟未出台归结于路线之争是比较狭隘的。《规划》涉及面很庞杂,尚未敲定的细节还有很多,因而11月初上报国务院未获通过之后,还需要花相当一段时间去修缮,不能操之过急。
本报记者 尹蔚 王姝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