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人物
贺克斌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参与PM2.5标准研究制订的大气污染与控制专家
■ 对话动机
今年冬季,北京几场雾霾天,把“PM2.5”推上争论顶点。环保部也很快将PM2.5纳入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提出很有可能实行限定的标准。
中国PM2.5治理的现状和前景如何?12月11日,贺克斌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
现状 “预计PM2.5新标准春节前出台”
新京报:我国PM2.5污染现状如何?
贺克斌:颗粒物污染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布的空气污染物中都是最高的。
就北京而言,PM2.5占PM10的比例,大约是70%到80%。按照北京PM10年均浓度在120微克/立方米来算,PM2.5的浓度要在80微克/立方米以上,甚至更多。按照世卫组织推荐的PM2.5年均值是35,两者之间相差了一倍距离,所以北京PM2.5的浓度还是比较高的。
新京报:我们PM2.5污染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贺克斌:这与发展阶段有关。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GDP的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中煤炭的消耗,和机动车总量的增速,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所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
第二,发达国家在二三百年间先后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却是30年里集中爆发。比如,发达国家会经历煤烟的固定污染源到PM2.5的流动污染源的逐步转变。而中国则是集中出现,一种污染源还没有解决好,另一种的矛盾又出现了。
新京报: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PM2.5,为何10多年后国家才提出PM2.5标准?
贺克斌:这也是国际惯例。判断一个污染物需要新的法规政策时,要经历一个过程。比如美国真正确认PM2.5进入政府行动是2006年,但第一次提出PM2.5的研究结果,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欧盟,目前英国也没有PM2.5标准。我们周边的韩国也没有。
新京报:近段时间,舆论对PM2.5的争论很大,环保部是否是在压力下,才推出PM2.5标准的?
贺克斌:确实起到加速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事情,预计新标准会在明年6月份出台。这次在公众参与的促进下,我相信在近期就会出台。如果快的话,明年春节前就会出台。
但是,肯定不可能是政府迫于压力出新标准。如果说一个政府在这么短时间就拿出新标准,这在技术上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因为从2008年到现在的积累,已经有了方案,所以才能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