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资金信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始终是个难点
● 提升慈善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公信力并防止腐败
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谷艳东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近来再度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心,这一次的危机似乎更为严重:多家在业界很有影响力的媒体持续质疑其捐赠款项的落实情况。
尽管围绕着陈光标的风波远还没有到尘埃落定的地步,但慈善风波的此起彼伏,令社会对这个本来富有人间大爱的行业发展心存疑虑。近日颁布的2011年中国慈善蓝皮书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慈善捐赠频惹争议
对于媒体的质疑,陈光标近日公开露面进行了回应,并出示了一些凭证,表明相关善款已经到位。
据公开报道,在2010年,陈光标曾高调募集善款4316万余元向西部贫困地区发放红包。据悉,善款由全国513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共同捐赠。陈光标和其他126名企业家将善款带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与那里的贫困家庭一起过年。
这一举动当时即被质疑为作秀,陈光标对此表示,目前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资金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是多数企业家选择直接捐赠的普遍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他选择以直接接触救助者的方式捐赠。
2011年中国慈善蓝皮书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认为,“诈捐”风波的频繁发生,引发社会对捐赠制度和诚信的思考。2008年以来,社会舆论对一些名人的捐赠行为提出疑义,认为是诈捐事件。这些问题反映出,国内慈善制度存在明显漏洞,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明星、企业“诺而不捐”。同时,也有不少人士提出,名人诈捐不能总归咎于制度漏洞,再严密的制度约束都可能被躲避,慈善事业更多应依靠参与者的自我约束,即诚信。社会上固然有“逼捐”的情况,但如果名人能够实事求是,不夸大、不掩饰、不算计,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公众并无特别苛责。
蓝皮书进一步分析称,演艺明星章子怡的捐赠遭遇具有代表性。2010年1月26日,一则名为《章子怡,地震善款你用在了哪里》的帖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发帖者指出章子怡于2008年5月宣布个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献的100万元数额仅有84万元。但随后即被证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至今共收到章子怡的地震捐款100万元。之后,章子怡“诈捐门”转向“骗募门”。网友认定她在戛纳以红十字会名义募捐,且搜集出“有图有真相”的证据。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联合声明称,没有发现章子怡以红十字会名义募捐,立刻引发网友质疑,要求给出判定标准。
2011年中国慈善蓝皮书作者之一、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的一名负责人在分析上述事件时说,名人参与慈善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即明星做慈善要了解慈善的技术和规则,不然就会好心办坏事;做慈善要有技巧,对慈善的一些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尽量交给专业的人和机构去打理;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整个社会都需要反思,推动制度完善和技术熟练,从正面来引导社会慈善工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