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客观地讲,将美德人物评为“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也不算是一个很费思量、难以取舍的选择——在半月谈编辑部一如既往的严谨评选中,这个群体的提名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大家一致通过。在本刊官方网站半月谈网组织的网络评选中,94%的网友也同意这一选项。的确,在2011年的纷繁记忆中,一道美德的风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些温暖的面孔和广为传颂的事迹,早已化为我们脑海中一个个不断闪回的经典形象:
在浙江杭州,一个女童不慎从10楼坠下,路过的80后母亲吴菊萍见状迅速甩掉高跟鞋,毅然用手臂迎向空中疾速坠落的女童;在安徽蚌埠,老兵欧兴田为了60多年前的一个承诺,在偏僻的小山村里为战友们守墓30年,肃穆的墓地里总有他白发苍苍的背影执著守望;在山东龙口,24岁的刁娜为救助车祸伤员,在滚滚车流中冒着生命危险疏导交通,不幸被撞倒受伤;在山西运城,退休局长胡丙申为民保债还账打工10年,摆过香烟摊、卖过对联;在辽宁沈阳,女大学生杨艳艳面对一起惊心动魄的突发刑事案件,勇敢地返回现场扶起受伤司机,并将其送到医院……
在生活中,他们是怀抱婴儿的母亲,是爱美的时尚女孩,是满面沧桑的退休老人……总之,是茫茫人海中为生计整日奔波的芸芸众生。他们如此平凡,擦肩而过时不会引起你我的注意,但在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共同守护着人类最珍贵的本质,那便是一盏道德的烛光。在2011年,以美德的名义,他们发光发热,映照中国。
本刊近期回访的10位美德人物,就是这个难以计数的庞大群体的典型代表。
神州大地,处处都有美德人物脱颖而出,不断闯入人们的视线,他们堪称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或许有人要问: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少人?仅举一例:在人口仅40万的河北青县,10年间就推出了500多位“道德模范”,当地还活跃着一支400多人的公益志愿者团队。谁还能抱怨社会冷漠,谁还在悲叹道德缺失?美德人物的蓬勃涌现,无异于一声有力的呐喊:请对道德保持信心!
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些最终赢得“最美妈妈”“最美女孩”等“最美”之名的中国人,其实都很普通很平凡,媒体的一次次深入采访都证明,他们的经历与大多数人并无不同,但他们所彰显的“平凡的道德”,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同情心,它能够击退一切冷漠和市侩,激发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回首2011年,美德人物的崛起、道德力量的激荡推动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主旋律,美德人物的广泛影响力昭然可辨。
奉献,撑起全社会道德建设的信心
美德人物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为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信心。
2011年初,瘦肉精、地沟油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将中国的道德建设拖入低谷。从国务院总理到普通百姓,无不痛斥一些行业的诚信缺失、一些人的道德滑坡,道德问题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热点。中国的道德建设,似乎骤然被迷茫和怀疑的浓雾遮蔽,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此时此刻,惟有普通人的行动才最有说服力,而来自普通大众的美德人物的崛起,恰如“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的双手,稳稳撑住了疾速下滑的社会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新闻媒体的深度关注下,一个又一个美德人物的事迹被呈现在公众面前,热泪和感动一次又一次深度撞击人们的心灵。
在对美德人物的“全民热捧”中,人们恍然悟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而是缺少发现美德的眼睛。如法国哲学家蒙田所说:“对别人的善良的信任,足以证明自己的善良。”美德人物义无反顾地首先奉献出了自己的善良,换取的是全社会对于善良的信任,就在这样一种良好的互动中,全社会对道德建设的信心开始慢慢恢复。
如今,“好人好报”渐成风气,其实就是人们对道德建设信心开始恢复的明显标志。在“最美女孩”刁娜的故事中,不仅刁娜的善行令人感动,她所救助的车祸伤员、甚至不慎撞伤刁娜的肇事者,其事后作为也无愧于善良的评价。在同一所医院里,刁娜与伤者情同姐妹;肇事者母亲病床前日日陪护,也得到了刁娜的原谅。一位网友评论说:“如果被救者知道感恩,肇事者知道赎罪,再加上更多有良知的救人者出现,我们的社会将会是多么美好。”
在安徽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磨店社区沿河村,一起导致搭顺风车乘客死亡的车祸引出了两个有情有义的普通家庭,司机一家执意要赔偿乘客家庭,乘客家庭却坚拒不受,称“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这起“磨店佳话”让人欷歔感叹的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人们对社会的道德信心。 “好人好报”“以德报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无疑将使社会道德的成长获得丰厚肥沃的土壤。
引领,照亮亿万人的向善之心
美德人物的影响力,还体现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等等,都主动自觉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美德人物评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初衷,就在于发挥美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而美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究竟有多大?或许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鞍钢好人”郭明义开通网络微博后,关注他微博的“粉丝”已达400万人之众。
即使这个小个子工人只是一支道德的蜡烛,他也能够至少照亮400万人的心灵!道德的力量令人敬畏,美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决不可等闲视之。在2011年的第三届全国公民道德模范评选中,有1.1亿多人投票选出了54位道德模范。在这为美德人物投出郑重一票的亿万人心中,道德的种子又何尝不在生根发芽?
美德人物的善行首先感动的是周围的人,通过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又影响了更多的人,最终通过自发的效仿、有组织的学习行动化为这个社会的道德常态——这便是美德人物群体示范引领的路线图。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德人物也是幸运的,在当代中国社会高效的传播体系和执行体系中,他们播下的爱的种子总能够收获最多的果实。
勇敢救人的女大学生“虎妞”杨艳艳曾在微博里写道:“躲在被窝里我突然想哭了,我不想干坐着享受你们给我的荣誉,我想做事对得起你们,我害怕当这事过去,大家又开始抱怨社会冷漠……能不能以爱之名,创造一个虎妞时代,把内心的热血释放。”可以相信,她的善良愿望必有实现的可能。
尽管平凡,尽管普通,美德人物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仍然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激发,推动中国的制度建设走向完善
美德人物的影响力,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可能还在于其对制度建设的有力推动。
在2011年的中国,美德人物引起的道德大讨论是贯穿全年始终的重要社会思潮,其中许多问题都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比如,如何正确发挥美德人物的作用?我们是否把道德建设的希望仅仅放在了这些来自草根的美德人物身上?如何将美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化为制度建设的成果?这些热门话题最终都指向制度建设,代表了人们将美德人物的伟大精神融入制度进步的殷切希望。
当前,要让大多数人随着美德人物“起而行之”,还需要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不仅需要为美德人物建立应有的荣誉和保障制度,还要加大失德者的机会成本,对失德行为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唯有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美德人物才不会陷于“一个人的战斗”的困境,更多的人才能在现实面前作出合乎“真善美”的选择。
要让美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到全社会,尤其是掌握更多资源的党员领导干部、企业家等阶层,显然制度建设还需要更多着力。客观来讲,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方面,与草根美德人物群体“润物细无声”般自下而上的示范引领相比,自上而下的道德示范引领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令人欣慰的是,党和政府在大力提倡美德人物的同时,相关制度建设也在着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10年,配套措施、操作细则不断完善;各行各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走向深入;道德建设的司法保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走向完善;2011年11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其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成为考核重心;正在开展的中共十八大代表选举中,“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道德品质好”被列为入选条件……这些,无疑都是对道德大讨论有关话题的积极回应。
信心、引领、推动……美德人物的影响力还会延续多久?问题的答案仍然掌握在我们手中,因为一切实际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行动。我们相信,正如道德的成长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旋律一样,美德人物的使命才刚刚开始传承。或许多年后再回顾这一年,我们会发现,美德人物引发的这一轮道德建设热潮,其实正是中国道德建设向上进发的一个崭新亮点。(《半月谈》2011年第24期,评选 半月谈编辑部,执笔 王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