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或现“开门红”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策略小组
节前最后一周A股市场先跌后涨,上周前段时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120日均线,创本轮下跌以来的新低,上周后期两市开始反弹,上证指数最终重返2800点。全年来看,上证指数下跌14.31%,表现明显逊色海外主要股票市场。我们预计2011年A股还将面临复杂的国内国外经济环境,不过短期来看,A股市场有望在1月份实现“开门红”。投资机会方面,建议投资者适度关注大盘周期股,特别是资源类板块;同时建议适当建仓成长性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且在前期被市场错杀的股票。
虽然全年的货币政策已经定调为稳健,但是2011年年初的货币环境将相对宽松。历史上,银行贷款月度结构普遍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最近五年来1月份的贷款占全年的比重都超过了15%。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每年银行贷款额度往往提前使用完毕,年底的贷款需求被迫拖到来年年初发放,从而形成年初集中的贷款供给;而今年一月份很可能会延续往年的情况,因为从去年11月份中旬开始,媒体就陆续报道出部分银行停发开发商贷款、汽车贷款和购房贷款,留作来年项目储备的消息。二是银行自身出于早放贷早收益的利益驱动,也有年初多放贷的冲动。照此推断,今年一月份贷款规模很可能会超预期,从而在短期内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除此以外,去年年底的突然加息也降低了短期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可以说年初的货币环境整体有利于A股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基于国内政策经济因素,以及海外市场的有利环境将促A股在年初走出一波反弹行情,故在投资机会方面,周期股有望成为行情的领头羊,一方面周期股对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往往先于成长股和防御股启动;另一方面,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有助于推动周期股,特别是资源类板块上行。年末最后一周,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再次升至1400美元之上,接近历史最高点;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2月原油期货合约已升至90美元之上,为近月合约2008年10月上旬以来的最高水平;伦敦商品交易所铜价也创出历史新高,越过9000美元一吨。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有望推动国内煤炭、有色等板块的上行。
另一方面,也建议投资者关注前期下跌中被错杀的个股。在之前A股市场的调整过程中,成长股和防御股的下跌幅度普遍较大。不过,鉴于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仍是未来经济的重头戏,实体经济的热点必然会在资本市场上有所表现。长期来看,战略新兴产业、消费与服务业仍是未来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长期高增长潜力的行业。因此也建议投资者关注成长性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被市场误杀的股票。
做多氛围浓厚 开门红可期待
金百灵投资 秦洪
目前来看节后做多氛围较为浓厚,一是2010年12月的持续调整积蓄了较强的做多能量,随着新年来临,资金面紧张格局已开始松缓,有报道称今年1月的信贷资金或将超过1万亿元,这相当于2010年12月的一倍有余,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持续蓄积的年报业绩浪的做多能量有望在元旦后释放,为A股市场涨升提供源动力。
二是目前A股市场的涨升背景依然较为扎实。一方面,当前我国财政扩张政策空间仍然乐观,尤其是对高铁、核电、风电等大型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的投资,将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能量,也会给A股市场带来新的做多引擎。这些热点可能成为A股市场元旦开门红的领涨先锋。另一方面,当前A股市场有大量小盘优质新股上市交易,包括汇川技术、科伦药业等优质小盘新股。由于具备业绩高成长和高含权等特点,这些个股有望担当年报业绩浪的主角,市场拥有了相对确定的领涨先锋,就有可能出现开门红走势。
就目前经济、资金面以及舆论环境来看,节后开门红走势还有望延续。由于节后资金面已经相对宽松,那么积蓄已久的年报业绩浪的做多能量就不可能在一个交易日释放完毕,元旦开门红有望扩展成“一月红”。
热点承前启后 反弹方可延续
西部证券 黄铮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涨价因素刺激稀土永磁板块及资源股大涨,推动两市股指一路震荡反弹,最终均以日K线的中阳形态红盘收尾。不过我们认为,为期6个交易周以来的筑底过程中,股指重心下移的态势并未根本扭转,上周两市1822.18亿元日均成交,说明市场整体格局依然偏弱。盘中数次反抽难以延续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胀压力及流动性收紧的双重压力始终制约着市场的中期走势,场内热点表现还缺乏持续性。新年操作中应以控制风险作为首位,持仓品种的配置要求更要侧重具备持续增长潜力的低估值板块。
综合来看,节前连续三个交易日的缩量阳线,对于前期下跌所致股指重心下移的趋势有所修复,本周初市场存在延续反弹的技术要求。但从两市主要指数的周线形态观察,股指反复震荡盘整格局因量能低位制约的影响,还有进一步延伸横向整理,以等待热点形成趋势性的必要。预计这一调整周期仍将延续至12月宏观数据披露前后方能改观。那么,在市场趋势难以明确把握的时候,策略上不妨将重点置于年报预增所带来的基本面角度中去,并严格仓位比重控制于半仓之下进行防守。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