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 阳光私募行业大洗牌
亏损和清盘还不是阳光私募面临的所有问题,深圳某大型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业绩不错却因为收支无法平衡也被迫平仓、行业并购重组愈演愈烈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今年的低迷行情中集中暴发,并把私募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自2004年初赵丹阳推出首个信托私募产品“赤子之心”以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阳光私募正遭遇“七年之痒”。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国内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基金已达777只,其中2007年之前成立的基金仅11只,2007至2010年4年新发基金的数量分别为80、96、167和318只,阳光私募公司从1家增长到513家,资产管理规模从不足2亿元增长至近1600亿元。
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私募前景大好之时,行业却迎来了多重的考验与危机。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所有可参考阳光私募的业绩回报为-6.65%,基本复制大盘同期业绩,往日远超同期大盘业绩的荣光不再,私募基金业绩走下了神坛。
这波下跌中,众多一度坚挺的私募大佬也没能扛住。石波、吕俊、罗伟广、刘迅、童第轶等新旧大佬纷纷倒下,净值损失惨重,不少已经跌破面值。5月跌幅最大的 首 信 英 选1号 下 跌 了14.81%。随着业绩的大面积亏损,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逼近清盘红线,不少规模较小的阳光私募正面临生存危机。而在业绩的阴影之下,投资者的购买意愿降至冰点,近期首次出现私募基金产品发行失败。有私募基金人士感慨,私募基金产品发行已经处于近10年来的最困难时期。
“这些现象显示阳光私募行业已经进入首次洗牌期。”融智评级副总监龙舫指出,阳光私募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等方面也未跟上行业的发展。这次股市调整使得行业积累的众多问题暴露出来,接下来洗牌在所难免。
龙舫表示,阳关私募行业经过7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发生作用,行业进入门槛也会提高。龙舫指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在整合与洗牌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会提高,竞争机制也将提高私募整体管理能力,有利于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