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画作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现分藏于两岸。从某种程度上说,《富春山居图》的命运,也是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历史的折射。一张600多年传世名画,一段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的国宝,如今跨越海峡实现圆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界一大盛事!
|
|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里氏,画作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水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其挚友无用上人,无用上人便成了《富春山居图》的首位藏主;后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画坛大家沈周之手,但在沈周将画交给朋友题跋时,却被朋友的儿子盗走并卖掉,后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如石沉大海,多年没有消息。 多年以后,《富春山居图》成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收藏,但董晚年时又将其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而吴洪裕晚年病危之时,吴想效仿唐太宗把其带到来生去,而就在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将投入火中的画救了出来,并以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另外一幅画救下了《富春山居图》。 但救下画作已被烧出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至此稀世画作《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吴家子弟得到此图后,将小段烧焦部分揭下,重新细心装裱,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几乎看不出经剪裁过的痕迹。从此,小段的部分人们称之为《剩山图》。 而保留下来的《富春山居图》主题内容的大段部分,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并放于画首,这样便成了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后,乾隆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未料想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真假难分。最后证明,前面那幅为赝品,是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子明卷》。 >>>[详细] |
|
|
富春山居图合璧大事记 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两卷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荧屏上拼接起来。 1999年,浙江省台办举行了“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富春山居图》在两岸画家的笔下实现了第一次交流,然而,原作的合璧仍未能如愿。 2005年,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函致台北故宫博物院,表达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愿望,但未能成行。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希望《富春山居图》上下卷能合成一幅画,提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问台湾,表达愿意将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剩山图》先送到台湾合璧展出。此举得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2011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浙江富阳市签署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签署仪式。 2011年5月11日至18日,浙江省博物馆将把《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交接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而该中心将在北京与台湾方面进行交接。 2011年6月2日至9月5日,台北故宫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分开约360年之久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实现合璧。 >>>[合璧幕后] |
|
|
|
|
|
|
|
|
|
|
|
|
|
|
|
|
|
|
|
导读: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基础上。历经五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现今,海峡两岸的北京和台北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
|
|
分隔两岸的其它国宝
|
|
共刷十二部,至今虽仅有一部复现于世,不过数万片梨木经半与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庋存台北故宫,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
|
2011年6月1日,分隔海峡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实现历史性合璧展出,两岸美术界夙愿一朝实现。但,何时,《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何日能回到她的家乡——富春江畔,圆满实现双向互动,这值得期待。何时,台湾方面的珍贵文物能到大陆展出,让大陆同行一窥真容,这也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