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破解民工荒:农民工收入仅为城镇职工一半(3)

2011年03月04日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比招工难和招工不难的企业,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症结,就是定价权的问题。格力电器有自己的品牌,而且掌握着核心科技,当然也具有定价权;美的电器同样也是如此。而作为代工企业的富士康集团,虽然在定价权上需要与采购商协商,但凭借它们的生产规模和完善的生产设备,完全具备与采购商讨价还价的余地。

  虽然加工资并非就一定能解决民工荒,但不加工资就意味着将爆发民工荒。对于不具备定价权的制造加工企业而言,目前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途径一:肯花本钱实行产业升级转型

  “现在的路好像就剩下三条可选了:要么花钱进行升级改造,减弱对人工的依赖;要么我就把工厂开到内地劳动力多的省份去,剩下一条路可能就只能关门了。”高天成说。

  目前也有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了积极转型升级。

  在大朗的颖琪实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给本报记者算了笔账:“一台数控机床跟原来传统的手拉织机相比,它的单位比是2.5倍。一个员工原来只能看一台机,现在一个人起码能看8台以上的机,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像我们公司1000台电脑织机,可以节省5200个员工”。

  途径二:没有资本实行升级转型的就关门

  不少中小企业却在升级问题上艰难选择。高天成告诉记者,他的厂从1997年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进行升级。这十多年来赚的钱差不多都贴进厂房设备里去了,但是升级的速度却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这批设备又老化了,要搞一套新设备,可能需要几百万元的资金。而他们厂一年的利润也就一百万出头,要换套新设备谈何容易。“不升级是等死,升级是找死。”高天成笑称。

  这种说法绝非危言耸听,据悉,从金融危机发生到现在,曾经是中国代工“大城”的沿海某城,正经历着惨痛,上千家制造企业关门。而在用工荒大潮席卷下,淘汰部分企业是在所难免。

  途径三:转向内地市场实行产业转移

  “走,去内地开厂。”如今,这句话在沿海地区相当流行。据悉,现在为了吸引东部企业到内地设厂,一些内地地方政府给出了非常好的招商条件,土地、税收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高天成告诉记者,他的不少老板朋友最近都到内地去考察厂房,他下周也会去湖南考察一下。

  人力资源专家、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明忠表示,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劳动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转移地的产业配套、交通便利、信息顺畅等各种综合因素。以做成衣为例,车间搬到内地很容易,但是如果纽扣、针线、布匹等都还需要跑到东莞来买,做好的货物又需要通过海路运到国外,这从内地运到沿海的交通成本、物料的采购成本等等,加起来是否划算还需要很好地算笔账。

  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制定计划,切忌盲目跟风。而在转移过程中还需要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产业规划和配套,引导企业成功转移。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虽然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势必面临多种困难,但不要忽略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如果加工贸易企业在海外订单中受阻,不妨更多地转向内销,通过创立品牌来走向“中国创造”。

  第四篇:我们,应该做什么?

  应注重产业外软环境资金投入

  过去,GDP曾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在GDP驱动下,发展经济成为各地方财政的首要工作,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高居全球首位。如果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的水平,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

  “沿海地区不能只看GDP,投资也应该向GDP之外的地方倾斜,如外来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户籍改革以及住房问题。”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申格联这样认为。

  产业投资是引凤筑巢的一个平台。一位专家评论说,“投资了企业之后,还要为凤凰筑巢,如果只是筑鸡窝,怎么能吸引来凤凰?”

  而目前的现状恰恰就是缺乏凤凰“巢穴”,政府在外来工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户籍改革以及住房问题上,几乎都还是空白,“产业转移也好,腾笼换鸟也好,首要任务就是吸引足够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都是基本要素。” 因此,政府不应该单纯再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还应兼顾产业外的软环境投入。

  留住农民工先要留住其子女

  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工资只是他们关心的一个方面。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甚至已经超过了工资,成为父辈一代的农民工最为关心的软环境之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