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盘点2010年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前行的力量(4)

2011年01月07日 16: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 个声音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2010年3月19日)

  背景:随着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关、转、改,导致我国幼儿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先撑起我国幼儿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急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营利的民办园。到2008年,全国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总量的比例已降至17%,而民办园占到62%,在城市,则已高达70%。

  建言:面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财政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园才是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直接指导和辐射的村园或班;第二类是城市平价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园、工厂园、街道园以及社区幼儿班、幼儿活动中心等。在积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的问题上,仅仅依靠预算内的财政投入是有一定困难的,还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并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办园形式。

  优先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2010年3月19日)

  背景:教育公平的起点是学前教育,只有起点公平,才能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公平。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均为90%以上,而西部一些省市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最低仅为10%,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建言: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农村和贫困地区适龄儿童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体现政府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一是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二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三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四是严格幼儿园审批注册制度和年检制度,完善幼儿园动态管理制度,坚决取缔非法办园,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明确政府责任并确保落到实处(2010年3月19日)

  背景:当前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不完善,政府投入规模小且过于集中,没有让大多数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享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在学前教育的投入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地区不均衡和城乡不均衡问题。

  建言: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是准公共产品,因此学前教育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和家长分担为辅。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只是对一项简单的公益事业的投入,不只是对一个特定年龄段的教育的投入,而是一种功在眼前、利在长远的长效投入。

  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2010年3月19日)

  背景:据中央教科所2008年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前学前教育机构的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近70%的园长没有幼教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近半数教师无专业职称,近38%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一些幼儿园教师没有专业资质,只会把自己认识的字和会做的算术教给孩子,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样的教育实则是一种反教育。

  建言: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只有真正重视和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让幼儿教师工作生活得有尊严,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制订相关法律保障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同时应尽快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

  扩大优质低价幼教资源覆盖面(2010年8月27日)

  背景:“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句话成了城市幼儿家长和新闻媒体的口头禅,城市“入园难”的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报名,排队一两年才能入园”的现象。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好的公办幼儿园,若是没有特殊关系和渠道,根本不可能把孩子送入园。

  建言:学前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家长学前教育观的偏差,是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要破解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就需要各级政府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程度,加大投入,不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发达地区应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2010年10月1日)

  背景:2009年,沿海地区很多省市3-6岁幼儿的入园率都超过了全国50.9%的平均水平,上海达到了98%,江苏达到了96%,浙江94.8%,广东接近80%。如果从数量指标上衡量,这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

  建言:未来10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应超越百分比,高起点普及学前教育。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在努力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普及的质量。普及是质量观支撑下的普及,普及是质与量的有机统一。从达成高起点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来看,沿海地区要加强投入,一定要改变“百分比主义”的普及观,要真正把普及当作是质和量相统一的过程。同时,高起点的普及更应强调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沿海地区要实现高起点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政府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中部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应“普提并举”(2010年10月22日)

  背景:2009年,作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我国中部地区,部分省份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与全国50.9%的平均水平持平或略高一些。

  建言:在未来的10年里,中部地区在巩固已有学前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唯有将普及与提高并举,才能真正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部地区的人口已达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庞大的人口资源,决定了加快适龄儿童入园步伐、超越式地普及学前教育,应成为中部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提高入园率,超标准地完成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中部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中首先应该达成的数量目标。但同时,提高学前教育的内在品质,促进适龄儿童的有效发展,同样应该成为中部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另一质量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统筹协调功能,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专项投入,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西部地区普及学前教育任重道远(2010年10月29日)

  背景: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西部地区的学前儿童3年入园率,云南为54.5%,广西为52%,新疆为51.5%,甘肃为22.2%,西藏仅为5.94%。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的学前1年及3年入园率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要求,对西部学前教育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建言:考虑到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应在政策和财政投入上对西部有一定力度的倾斜。从西部各地的实际出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举办公益性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要树立项目意识,通过项目的实施与课题研究,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者,应立足于该地区发展的客观实际,找出真正能够适合和有利于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