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又涨了!调控了一整年之后,楼价却毫无顾忌地一路高歌猛进。以广州为例,去年12月全市十区一手住宅网签均价为14406元/平方米,再次创下新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是时候转变住房观念了:不用付出多大代价,有个安稳的居所,租房其实也幸福。
在此次广东省两会上,关于房价高企而进行调控的讨论很少,更多的是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建立多级别租房供应体系的声音。
“夹心层”被迫当“啃老族”
2009年大学毕业的小刘终于买房了。在工作了一年以后,她下定决心“啃老”。去年9月份,小刘在五羊新城附近看中了一套40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近80万元,今年1月初,在办齐了各种手续后,小刘正式成为一个非集体户口的新广州人。
“我也不想买房,租房也挺好,但是我不能长期住在一个只有10平方米的小格子里面。”小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月收入4000元不算太拮据,但廉租房她排不上队,只能租房,但10平方米的小格子租金高达1000元。而且房东又下通知,来年租金涨到1300元。
在掏空了父母的积蓄之后,小刘凑齐了30万元的首付款,买了这个40平方米的小房。“当我每月的房贷和房租持平,并且房价眼看着只升不降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都会考虑选择买房吧。”小刘说。
仅仅工作一年半就有了自己的一个蜗居,小刘成为朋友口中典型的广州高房价“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但没有人认为她的选择有错误,因为小刘这套房子,前年每平方米才60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6万元。
小刘把自己定位为“夹心层”,名牌大学毕业,廉租房没有份,公租房还没看到希望,只能咬咬牙买了商品房。但是,她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她的弟弟将在三年之后大学毕业,也将面临相同的问题,“有一个可能是,爸妈卖掉自己的住房给弟弟凑首付”。
住房保障难保“夹心层”
像小刘这样刚刚毕业,收入不低但没有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夹心层”。尽管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但仍然有许多这样的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处在这个体系的“空白区”。北京、天津、上海、常州、青岛、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开工建设或收购了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房房源。这种由政府建设、低于市场租金限价出租、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成为填补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空白的希望所在。
自2009年起,广东省实施了全省住房保障三年发展规划,拟在3年间解决7万户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家庭、4万户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家庭,以及3万户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其中,也将小刘这样的“夹心层”提到了公租房的层面。
在省台盟提出的提案中,委员们指出,目前广东省住房保障主要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主,有的县(市)保障对象主要以低保家庭为主,还没有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更没有覆盖到大量的中等偏下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总体上看覆盖面还很小。政府住房保障的政策未能惠及基本属于城市中等收入的“夹心层”群体,但是这一群体的收入水平难以承受高涨的房价,部分城市相关政策在加紧制定中,尚未实施,“一句话,住房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大,保障标准仍然不高”。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