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长效机制
“1000万套的建设目标并不是不能完成,但不应将它看做不计代价的任务。”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认为,从长期来看,保障性住房不可能持续保持年增1000万套的规模,而应将它看做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房建设是应脱离商品房价高低影响之外的,同时应对保障房的惠及人群进行严格定义,将分配公平放在第一位。
对于保障房建设以及分配的长效机制,消息人士表示,《住房保障条例》现已进入立法程序,并很可能将于“十二五”期间推出实施。
安信证券报告认为,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完工后的长期维护支出来源,目前并没有明确方案。从香港等地的经验来看,在考虑维护、折旧以及相关人员薪资等经常支出后,持有廉租房的利润率为-14%左右,必须依靠物业出售以及商业租赁融资,而国内显然还没有类似长效机制。
住建部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认为,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构成主要包括土地收入出让金、地方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央财政补贴以及地方财政的机动财力。所谓地方财政的机动财力,即地方政府拿财税收入的一部分做保障房建设资金。基于长远规划发展的考虑,政府需要进一步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目前新模式探索方向主要锁定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方面。本报记者 韩晓东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