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诸多问题凸显 保障房大跃进之困 (3)

2011年05月26日 16:4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述房企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公租房的优惠政策、土地出让条款等还没有统一标准,保障房项目分配、退出机制还不完善,这使得收益率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获得贷款也有难度。还有地方反映,今年银行对贷款有所控制,筹资出现困难,使有些在建项目的资金供应难以为继。

  对于引入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业内普遍持赞成态度。相关部委多次表态,保障房建设由社会来参与是一个长远的制度设计,需要建立一套包括资金筹措、生产建设、管理运营、退出在内的完善机制。王珏林表示,目前我国社会资金介入保障房建设的运营模式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政府应当承担起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央企、国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带头参与,率先探索可持续的开发建设模式。

  在曹建海看来,各方都应担当起保障房建设的社会责任,另外各地政府可通过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引导农村集体、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甚至个人投资者参与保障投资和建设。为此,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能否实现良好衔接是确保资金投入充裕与否的关键。有关专家建议财税方面应给予保障房参建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金融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性长期贷款和一定的财政贴息;土地供给方面,政府也可给予参建企业一定幅度的土地出让价格优惠。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建议,必须建立完善保障房建设的法规和市场机制,确保公租房等尽管租金较低,但是社会资金一旦投入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分配困局 市场:百姓口粮勿成富人点心

  专家:“治乱”需健全机制

  近期,许多地方保障房被“骗购”“团购”等分配乱象一次又一次刺激着那些“待保障”人群的神经。记者走访发现,一边是像小潘那样符合条件的“等不到”保障房,另一边却出现保障房分配后闲置、乃至转租、转售的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一些经适房小区入住率不高,有的刚交房就发现各种出租广告层出不穷,还有的明码标价,成为多家地产中介的驻扎地。这样的现象并非少数。

  另外,近期多地曝光央企建设大户型、高档次的集资房等违规行为。有评论称“这就很难排除一些财力雄厚的大企业趁机大兴土木,将保障房悄悄变性为内部职工的福利房。而一些财力薄弱的企业职工只能望房兴叹,这无疑会加剧分配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公平”。

  “如果企业自建单位租赁房,满足居住条件较差的职工需求,则是为全社会分担保障房压力;如果企业按国家规定,以经济适用房标准建设集资房,分配给符合国家相关准入标准的住房困难职工,则同样利国利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中国的很多政策“一放就乱”。如果央企都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非住宅用地转为住宅用地),大建非保障房,大行福利化分房,则实属害国害民,这将导致新的社会不公,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性倒退。

  保障房分配亟待“治乱”,这不仅是百姓呼声,更是使房地产市场走向良性健康轨道的关键力量。上述金融界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保障房数量将迅速增加,保障房分配机制应该更加透明,这关系千家万户住有所居梦想能否实现,更考验社会监管能力。

  如何分配?多位专家给出了建议。王珏林说,屡次暴露出的保障房分配违规行为,凸显了严把公示关、审核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要突出公示的有效性。其次,审核关不能走过场。曹建海认为,随着政府和企业对这一领域日渐重视,各地在保障房分配准入、管理、退出等进行更多的制度探索。还有专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另外,应尽快出台基本住房保障法,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住房保障工程中的责任,又要规范保障房分配、运营、流转环节中存在的种种混乱局面。尤其要加大对虚假申报、骗购骗租、转租转售、闲置浪费保障房等行为的惩罚力度。(记者 胡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元元】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