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中国楼市这一年:博弈与向前(4)

2011年12月15日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楼市这一年:博弈与向前(4)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制图/孙有靖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坚定 明年的方向

  岁末,一些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即将到期。明年,调控是否还会继续,很多人在揣测。他们认为,这其间有着极为强烈的博弈。而中央政治局的表态掷地有声:调控政策不动摇。

  房地产行业,是支柱性行业,更是基础行业。它的一举一动,有高达数十个行业与之关联。如水泥、钢材、玻璃、家电等等。而这些,均关系就业。

  年底了,不完全调查显示,至少有7个城市的调控政策即将于12月31日到期。而明年,这些城市还会限购吗?这一切,现在还是未知。在多地楼市细节走向不明朗之时,一些猜测开始见诸媒体。

  有分析认为,限购与否的背后,有着多方复杂博弈,明年限购是否继续,未知。未知,这是一种暧昧的表达。而楼市不需要暧昧,而需要清晰。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直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打,中国肯定要出事。打狠了,可能也会出事。他认为,房地产业涉及方方面面,能不能有艺术地调控好房地产市场,是明年宏观调控的关键和难点。

  任兴洲、邓郁松、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这三位专家,在媒体发表观点,条分缕析地论证“房地产调控处在关键时期,应坚持调控不动摇”。他们认为,坚持房地产调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继续坚持和完善房地产调控,并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最为清晰的声音,终于在12月9日出现,中央政治局会议透出信息:“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5天后的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化了这一信息。

  当前,短期调控效果已基本实现。其一,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其二,“限购令”等调控措施已基本将投资、投机性需求挤出市场。

  就长期调控目标而言,房价合理回归、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仍任重道远。所以,2012年的中国楼市,必然仍将让人牵挂,让人纠结。

  2011楼市关键词

  【新国八条】

  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下称“新国八条”),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新国八条”是我国近几年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最严厉的政策组合。

  【46城市限购】

  2月16日,北京正式公布了贯彻“新国八条”的“京十五条”,其中关于“限购”的细则,被称为最严厉的“限购令”,要求外地人购房须提供连续5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同时,已有一套房的本市居民限购一套房,已有2套房的本地人和已有1套房的外地人暂停购房。目前,全国共有46个城市出台以“限购”为核心的楼市调控政策。

  【1000万套保障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1000万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房产税试点】

  1月27日,上海、重庆宣布次日开始试点房产税,上海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新购房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新购房;重庆征收对象是独栋别墅高档公寓,以及无工作、无户口、无投资人员所购二套房。此后,两地的高端不动产都明显出现成交量下降、价格趋稳。以房产税等经济手段逐步替换“限购令”将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

  【降了】

  往年“金九银十”销售季节,在2011年彻底变为“铜九铁十”。“降价潮”逐渐蔓延全国。万科、绿地、龙湖等大型房企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一些项目降价幅度超过20%。

  声音

  我们在几年前就撤出了住宅市场,再也没有购买过任何住宅立项的土地。今天住宅降价,出现了砸售楼处等恶性事件,这一点也不奇怪,住宅的降价是迟早的事。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2012年万科的发展策略是过冬。冬天策略,现金流很重要,有的时候现金流比利润率更重要。第二个,要求卖楼更积极一点,不能有存货,不能囤地。第三,更慎重地买地。第四,管理都要围绕冬天来运营,也就是说该节约的要节约一下。最后,冬天把身体练好。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

  继股市之后,楼市投资的“黄金期”已经过去。楼市一旦丧失“挣钱效应”,必然回归理性价格。最强大的政策莫过于限购(限价)之后推出房产税和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落实,届时楼市必然只剩下居住属性。

  ——网友“菜小小号”

(记者 陈振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