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国渔民频被抓仍闯南海 称不能失去“祖宗地” (2)

2011年11月22日 13:52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争议海域的围追堵截

  然而与此同时,周边诸国的渔民也将目光投向了远海。在争抢有限海洋资源的背景下,远洋捕捞因此不时成为周边外交的燃爆点。这种情形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海域,尤为显著。

  今年10月,中国渔船在南海遭到菲律宾军方舰艇撞击。事后,中国要求菲律宾无条件归还渔民小艇,但菲律宾明确拒绝,其外长甚至对媒体宣称,事发“菲海域”,菲律宾政府无需就此向中国道歉,也不曾道歉。

  同月,菲律宾媒体还刊发了题为“南沙中国渔民如惊弓之鸟”的社论,对中国渔民见到菲军舰的恐慌大加嘲讽。

  菲律宾的傲慢态度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愤怒,也使两国关系一度因中国渔船被撞一事蒙上阴影。

  类似的事件也经常在中国渔民和越南军警间发生。媒体曾经披露的视频显示,中国渔民曾遭遇越南船舰追赶,甚至对方用机枪疯狂扫射中国渔船,有时逼得渔民们在船上下跪几十个小时。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介绍,中国渔民在争议海域受到他国非法侵扰时,对方执法人员往往用对“主权”问题“情绪化”的方式表达不满。不仅在菲律宾、越南,去年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也是日方表达“情绪”的后果。对方执法人员的粗暴和蛮横,已成为威胁中国渔民人身安全的原因之一。

  东海黄海上渔业纠纷频发

  相形之下,中国渔民在东、黄海专属经济区制度下与韩日产生的涉外渔业事件,多涉及渔民的经济利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中韩等国照此《公约》进行谈判之后,和别国以海域中间线划定了渔业线。

  然而,中国渔民也由此丧失了韩国近岸和朝鲜海峡等地的传统渔区。在“近海无鱼”的生存危机下,有渔民不时跑到已划属韩国和朝鲜海域的渔场盗捕,使得普通的渔业纠纷事件有时也成为国民之间的“口水仗”。

  就在10月下旬韩国释放扣押的中国渔民后,韩国媒体仍大肆炒作“应强硬对待中国渔民越境捕鱼”,并称中国在处理“中国渔民被日韩扣押时有分别”,“对韩国强硬对日本谨慎”。巨大的舆论压力下,韩国海警厅厅长已于11月13日声称,未来要强力打击在韩专属经济区内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

  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韩国警察扣押中国渔船的事件屡见不鲜,韩媒一致用“海盗”来形容中国渔民,即使每年被韩国扣押的上百艘中国渔船中,大部分渔船拥有韩国有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自我安全保护的盲点

  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有关人士曾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目前在韩日专属经济区产生的渔业纠纷,偶有非法无许可证捕捞的案件,大多数情况下是“技术违规”。

  “技术违规”一般包括,捕鱼用的网眼,或者鱼捞日志不符合规定等等。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杨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渔民在进行作业时往往自我保护意识不够。“他们大多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作业时比较被动、比较盲目。”

  “被动”和“盲目”特别体现在被外国执法人员发现于专属经济区“非法”作业时。

  2008年9月,据韩媒报道,韩国海洋警察署一艘舰艇在盘查“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时,该舰艇4名海警遭到中国船员监禁,并被殴打致伤,最后以“交换人质”方式获释。

  另在前不久日本先扣押后释放中国渔船一案中,据称当时日方用中文指令要求渔船停下,但渔船未听从,巡逻船追逐了约4个半小时,双方在一处岛屿西部发生碰撞,最后中国渔船才不得不停船。

  “越抗拒,对方使用的方式可能越粗暴。从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中国渔民法律意识的淡薄。”一位从事多年渔政事业研究的教授表示。

  据曾被外国海警扣押的中国渔民介绍,发生冲突后,他们往往被要求在自己看不懂的法律文件上签字,“都看不懂,更别说保护自己权益了”。

  目前,中国沿海多个省份已经开展对渔民进行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在舟山等地,渔民远洋捕捞之前需要参加当地组织的关于外国法规的考试。不过,在有些村镇,由于渔民流动性较大,参加知识培训的村民往往不是出海捕捞的渔民,这使得仍有不少渔民处在自我安全保护的盲点上。(记者邓亚君 实习记者邬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