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问题各方博弈:欧洲态度转变 美国陷纠结(2)
欧洲 态度发生转折
记者 刘 栋
一开始对俄军行动说风凉话,巴黎遭恐袭后,重新考虑与俄合作的可能性
俄罗斯空袭前,多个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在美国领导下早已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军事打击。俄罗斯在叙利亚开展作战行动后,西方国家称俄的空袭对反对叙政府的反对派和普通民众也造成了伤害,并警告说俄的做法只能“导致更多极端主义”。俄空袭叙利亚后,法国立即对俄罗斯瞄准的目标是否为“伊斯兰国”提出质疑。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对俄罗斯使用武力对抗“伊斯兰国”表示欢迎,但他也强调,莫斯科必须证实其空袭目标为“伊斯兰国”以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团体,而非叙利亚反对派。针对俄罗斯参与空袭叙利亚,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强调俄罗斯应该将军事行动的焦点放在“伊斯兰国”而非打击“温和的叙利亚反对势力”。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发生后,反恐再次置于国际合作的核心位置。法国总统奥朗德1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就加强协调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讨论。双方同意,两国军队和情报部门将更加密切接触和协调,以打击恐怖组织。美国白宫17日发布声明说,奥朗德将于24日访美与奥巴马讨论两国合作反恐。法国总理瓦尔斯先前表示,除奥巴马外,奥朗德下周还将在莫斯科会见普京,商谈打击“伊斯兰国”相关事宜,并筹划建立一个打击“伊斯兰国”的独特联盟。
“欧洲国家的危机似乎正在变得一天比一天更糟”,比利时智库艾格蒙特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马克·奥特表示。他认为,目前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小觑引发全球性大灾难的风险。“伊斯兰国”的出现是中东地区国家和社会一系列问题的综合体现:国家治理失败,管理不善和缺乏发展。
西方对中东的干预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一战开始就播下现今的种子,尤其是孕育了极端的非国家组织。奥特认为,解决该地区的问题,必须包括一个地区安全体系,包括三个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同时,叙利亚的新政权还需要发展经济,因为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仍然是缺乏可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中东地区可能仍是融入全球化进程最低的地区之一。经济、创新、治理、干旱、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移民和难民等方面的问题,都在加剧该地区的动荡局势。与此同时,欧洲自身面临经济发展问题。现在,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巨大难民潮,也使欧洲的团结置于空前压力之下。
对此,马达利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执行总裁皮埃尔·德福安认为,欧洲许多国家和民众对叙利亚危机带来的大规模难民潮心态纠结:一方面欧洲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强调,欧洲需要移民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然而许多欧洲民众却担心这些穆斯林的到来会威胁欧洲,甚至拒绝承认在欧洲出生、长大的穆斯林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人”,更不想给予他们和自己同等的待遇。
德福安指出,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作为,显示了它们的虚伪面目,它们表面上鼓吹民主自由,暗地里却在中东扶持腐败和专制的独裁政府,使财富为少数统治阶层所独占,剥夺了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使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异国谋生。“今天许多生活在欧洲的年轻穆斯林就认为自己是西方民主的受害者,因此对西方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