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问题各方博弈:欧洲态度转变 美国陷纠结(3)
叙利亚 出路在于谈判
记者 宦 翔
欢迎国际社会在尊重该国主权的前提下相向而行,合力反恐。如果继续在叙利亚各自为战,反恐效果将打折扣
在俄罗斯空袭的掩护下,叙利亚政府军近期在北部地区取得部分进展,自11月上旬以来收复了拉塔基亚北郊以及阿勒颇南郊的部分城镇,并控制了连通阿勒颇与哈马的高速公路。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政治学教授巴萨姆向记者介绍,北部战场的重心位于阿勒颇,因为该市曾是叙利亚的经济中心,同时,其北接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极端分子出入叙利亚的重要一站。
与此同时,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重。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截至11月3日,至少有429万叙利亚人面临人道主义危机,前往欧洲的难民和迁徙者人数居高不下,预计今年11月至明年2月间,每天经土耳其抵达欧洲的难民和迁徙者将达到5000人,他们将面临严寒的考验。
大马士革大学法学教授阿卜杜勒·卡迪尔·阿祖兹认为,俄罗斯的空袭行动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俄方空袭与在地面打击极端势力的叙利亚政府军形成了火力协同机制,并建立了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双方形成了合力。
对于俄罗斯大规模军事介入的原因,大马士革大学政治学教授巴萨姆·阿布·阿卜杜拉表示,目前有上千名来自车臣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作战,一旦回流,将对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俄方有反恐需求。诸如“伊斯兰国”的极端势力正呈现出向地区外蔓延之势,叙利亚欢迎国际社会在尊重该国主权的前提下相向而行,合力反恐,这理应是一个共赢的多边行动。俄方是应叙政府请求而采取行动的,合理也合法。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及其领导的反恐“国际联盟”却违反国际法,以反恐为名多次侵犯叙利亚领空,且拒绝同叙政府合作。半心半意式的打击,令其在叙利亚的反恐行动收效甚微。
对于战事前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东中心高级研究员亚齐德·赛格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美国而言,空袭仅是辅助性手段之一,若无强有力的地面配合,其效果难言乐观。而从目的上看,俄方空袭的政治价值大于军事价值。在叙利亚危机新一轮博弈中,俄方掌握了相对主动权。
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根本出路依然在于政治谈判。10月底,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中国等各方在维也纳的会谈,开启了政治解决的新窗口。实际上,军事手段与政治谈判相辅相成,越来越成为叙利亚危机发展的常态。
巴萨姆认为,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亦敌亦友。双方在反恐议题上有共同诉求,而在巴沙尔的去留问题上仍然互不相让。但无论如何,双方直接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近期,为了避免各自执行反恐任务的战机相撞,双方还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不冲突,不合作,在战术层面保持最低限度的沟通与默契,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虽符合俄美利益,但却从整体上削弱了反恐效果。
打击恐怖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和解与广泛对话,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必要条件。卡迪尔认为,与危机之初相比,当前在战场上的武装反对派日趋极端化,并且与外部势力联系紧密,不断受到“金主”操控,导致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因此,反恐仍是重中之重,是恢复国家安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