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动机
处于新时期的北京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何开局?从哪里破题?如何判断这个城市的走向?答案都在即将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里。近日,本报对话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
【历程】
规划研究编制历时两年
选了60多项课题,公开招标,围绕这些重大课题组织了56家研究机构,4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前期的研究。
新京报: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什么时候启动的?
赵磊:2009年年初就开始了,请一些专家讨论“十二五”规划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6月份的时候选了60多项课题,公开招标,围绕这些重大课题组织了56家研究机构,4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前期的研究。
另外准备工作还包括对“十一五”的一些评价,怎么去看“十一五”。
从2009年12月份到2010年4月份,主要是研究规划的框架、规划的思路,开了很多会,有区县的会,专家的会,部门的会,市民的会。
2010年5月份正式起草,去年底12月28号上的市委常委会,现在还在修改过程中,1月中旬正式提交到市两会上审议。
【评价】
十一五仅两个指标未完成
十一五期间,经济实现重大跨越,主要标志是经济总量超过万亿,人均超过一万美元。
新京报:对“十一五”的评价是怎么做的?
赵磊:从“十一五”规划全部实施,到中期有一个中期评估报告,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十一五”规划中期的2008年,我们专门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做了规划实施评估,同时我们自己也做,最后中期评估报告提交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新京报:各方的评估对“十一五”是怎么看的?
赵磊:整体上的看法,都觉得过去这五年对北京来讲是极不平凡的,变化非常大。可以说“十一五”困难很多,形势复杂,亮点和成绩也不少。从“十一五”规划的成效看,设计的指标基本上都完成了,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新京报:纲要草案对过去的五年如何评价?
赵磊:经济实现重大跨越,主要标志是经济总量超过万亿,人均超过一万美元。
社会民生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2%以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年均实际增长在8%以上,社会保障北京总结出很多经验,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应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京报:不过大家对堵车、环境污染这样的问题感受还是很明显。
赵磊:我们城市服务功能有明显提升,我们生活在北京,感受到堵车、环境污染,但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这几年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在完善的。
比如地铁的运营里程,从“十一五”提出的114公里,一下子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336公里,这个速度在世界的地铁建设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北方城市绿化的成本非常高,现在我们的林木覆盖率上升到53%,在北方地区比较高。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好于二级空气的天数还不到50%,去年我们是78%。
新京报:有未完成的指标吗?
赵磊:有两项预期性指标,一个是入境游,这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旅游市场受到影响,“十一五”定的是500万,可能完成490万。
还有一个是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占比,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原来规划定的是38%,最后结果可能是不到37%。
除了这两个指标没有完成,其他的都完成了,而且大部分是超额完成。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