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八路军采用的经典战术,不少人会想起地雷战、地道战的经典片段。20日,住在东营老年乐园的老革命军人王好善讲述了当年战争时,战士们曾用浸泡过盐酸、硝酸、汽油、火酒等易燃易爆物品的麻杆捆起来代替手榴弹,然后再用“牛刀子战术”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的战斗故事。
已经92岁的王好善老人讲起当年打仗的场景,依旧神采飞扬,动情之处,亦饱含热泪。王好善老人的耳朵已经听不太清了,采访中,83岁的老伴单莲英主动当起了“翻译”。
头上枪伤未好仍旧坚持参战
王好善老人出生在原寿光县一个叫七里庄的村子,1938年,马保山带领的八路军秘密在村子里召集人参加八路军。十七八岁的王好善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几经辗转,直到1939年10月1日,王好善经人介绍才正式加入到了八路军一旅一团二营二连五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侦察兵。
1943年是王好善参战最多的一年。“有时候一天能打9场仗。”老人说,那些年的战争基本上发生在在鲁中山区,也就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当时山东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很少,多股力量袭击八路军,虽然一天要参加9场战斗,但战士们丝毫不觉得累。
老伴单莲英指着王好善老人额头上留下的一块疤痕说,王好善老人参加革命时“挂了三次彩”。额头上就是其中的一处,大腿上、脚腕上也都受过伤。对于
“负伤挂彩”的事,老人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老人回忆说:“额头上的伤疤好像是1943年留下的,日本鬼子的炸弹崩过来之后感觉脸上都是血,当时就昏过去了。抢救伤员的战士发现王好善还有气息,就把他拉回去救治。”听人说,王好善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上战场。”
王好善老人说,当时打起仗来都不要命,他曾亲眼目睹可恶的日本鬼子凌辱中国妇女,然后用刺刀将她们捅死。日本人拿中国人做实验,试疫苗,场面残酷的没法说。“这些都装在我脑子里,怎么也忘不了。”说到这里,老人老泪纵横。“我一枪打死他们8个,10个都不解心头的恨啊。”
“麻杆子”击退“快速纵队”
1943年3月,国民党组成了七八万反共的“快速纵队”。队伍全部机械化武装,坦克、装甲车、汽车、飞机等组成了当时装备最先进的部队,准备歼灭山东的八路
军。当时山东第一旅旅长王建安带领的八路军考虑到敌人的“硬武器”,英明地考虑采用智取的方式打这场仗。
王好善和战士们从农户家地里弄来了大量麻杆子,捆扎之后用盐酸、硝酸、汽油、火酒等浸泡,成了战士们的“手榴弹”。
战争开始了,旅长王建安在鲁中山区各重要位置布置好人员,等敌人走近时,就把准备好的“麻杆子手榴弹”扔过去。王好善告诉记者:“盐酸、硝酸点燃后具有很大的爆炸力,扔过去的‘麻杆子手榴弹’爆炸后让敌人措不及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已经溃不成军。王好善及战士们趁机钻入敌人的内部,采用“牛刀子战术”反过来围剿敌人,最后成功将敌人的“快速纵队”击退,“这场战争从泰安打到沂蒙老区,最后与八路军一一五师会合,给了国民党致命的一击。”
“这场战斗轰动了全世界,斯大林曾表扬这场战争是一个奇迹。”王好善老人提高了嗓门,嘴角上扬,举起双手高兴得像个孩子。
近敌战术消灭敌人三百多
1945年,在沂蒙山区的大张庄一带,当时王好善担任军事委员会指挥委员。一天,他接到首长命令带领部队去前方侦察,路上碰到东北军及国民党51军、57军,敌方数百人,而王好善的侦察部队只有70人,王好善和排长张国华指挥部队抢占山头,占领阵地,歼灭敌人。王好善老人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危急时刻,战士们也没有慌张。
终于,敌人如蚂蚁般攻过来,离敌人约50米时,排长一声令下。迫不及待的战士们对敌人一阵扫射。经过20分钟的激烈战斗,70人的侦察兵消灭了300多敌人,而王好善的部队中,只有一个战士肩膀有子弹擦伤,其他战士均安全。
王好善老人告诉记者,这是采用的“近战”战术,“就是距敌人较近时选择进攻。”另外还有“夜战”、“刺刀战”。王好善老人说,打碉堡、下炸药、爬城墙等都是他们经常用的战术。“1938年参军的战士们有很多人已经不在了,这些战术也鲜为人知。”老人沉下声音,显得有些伤感。(见习记者 李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