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杭州市九堡格畈社区的夜市,我恍然来到了一个独立的小镇。天南海北的口音,琳琅满目的小摊……光是格畈社区就有二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拥有总数超过200万的外来务工人群。他们中超过六成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连日来,我们奔走在下沙和九堡的工厂企业以及各个劳动力市场,走近这些新生人群,倾听他们的故事。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说法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他们大多是在城市社会里接受的“成人礼”,是面朝城市的一代,无法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向农村“转身”。
比如16岁的小姑娘饶翠,她曾是留守儿童,现在又加入出门打工大潮。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她歪着头认真地想了想:“我想我不会再回农村了!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在杭州留下,但不管怎么样,我肯定不会是以前的我了。”
这样的声音,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次——遇到城市,改变人生。
如果说许多老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把城市作为生命中的驿站,大多数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则把城市当作了生活的归程。他们,正是在中国城市化的大浪潮中超速变道的一代。“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深具中国烙印,体现着中国城乡二元特色的称呼,会在这一代人身上终结吗?
稳定的工作已拴不住新民工的心
微数据: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外出年龄越来越小,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2岁。虽然新生代务工人员仍然以初中学历为主,但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与老一代务工人员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次调查对象中,占47.6%的人有过四年以上的外出务工经历,三年、两年及一年以下外出务工经历的分别占17.0%、20.5%和14.9%。他们大部分换过工。有70%的人有过一次及以上的换工经历,有48.9%的人有过两次及以上的换工经历。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频繁更换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作不稳定的事实。
都说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有着许多不同。比如他们似乎更随性,20岁的华国兰说,过了年可能就不来这个厂上班了,想去上海,因为没去过。“不要紧呀,多带点钱,到时找个旅馆住下来找个工作就好了。”面对记者的担心,她自信地说:“肯定能找到工作的呀!”
因为没去过,所以想去。这是代表了许多新生代民工关于未来规划的共同态度——
19岁的西安小伙郭艺俊,年纪不大却走过7个城市,四个省份:“趁年轻到处走走看看,体验一下”。
福利待遇,稳固的工作对90后来说,已经不像对他们的父辈那般有吸引力。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理想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也是相当稀缺,所以在同等工作环境下,他们更在意经历和体验。
22岁的白城小伙许洪羽就颇有哲理地说:“经历就是学习。多走多看,就能明白自己怎么发展更好。”
然而,对于那些渐渐逼近而立之年的80后来说,对稳定的工作的渴望远远高于90后。他们希望能够举家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城市。九堡镇格畈社区人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日益紧俏的小学就是这种渴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