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儿,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预算”,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法制日报》)
这一新闻引起了热议。为花光而花光的体系“倒逼”,从本质上还是现行财政预算体系和监管体系出现了问题。一方面,预算编制不科学,“漫天要价”,使资金大大超过实际;另一方面,在监管上,预算编制、管理、审批、执行、监督职能完全脱节,哪些钱该用、哪些钱不该用等问题上,没有一个特别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而解决之道,恐怕还得从预算公开和强化监管上入手。从本质上,财务公开是最好的外部监督,也是最好的防腐剂……
批评
就算要花完预算也不能买高不买低
按照惯例,一到年底就会出现突击花钱现象,因而有了“年底突击花钱季”之说。但无论如何,“花完预算”不是“买高不买低”的遮羞布。
“买高不买低”跟“花完预算”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而在于虽有硬性标准要求,即便要求公开招投标采购,到头来,仍然可以突破规章制度做事,重要的是,“买高不买低”从头至尾都是无所谓的,说不定还认为这样做才显得上档次,有面子。总而言之,反正就是一切以享受为主,至于浪费与否丝毫不在考虑之下,即便违规也没有顾忌,想当然不是“花光预算”能说明问题的。
其实,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要求,采购公务用品要经过好多环节和数个部门审批,甚至还要分管或主管部门的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阳光采购,而不是“先上车后买票”。关键是,该采购哪样标准的公务用品,不论相关部门还是领导都心知肚明,还一路绿灯放行,显然不是把关不严能说明问题的。你瞧瞧,就连内定山寨杂牌都能够中标,且“买高不买低”,还美其名曰为“花完预算”,何尝不是自圆其说?但对老百姓来说,根本就不可信。
归根到底,这说明监管乏力,或者说根本就不闻不问,甚至是有意而为。监管“放牛”,财权可以“随心而动”,“买高不买低”算什么,贵又如何,还不是小菜一碟。但权力立场就是与老百姓的差别大,你这样认为,人家才不买账,竟然说是为“花完预算”之类的,似乎理由蛮充分的,也符合情理。问题是,预算不科学,抑或本身就为大手大脚花钱埋下伏笔,重要的是,权力部门要以节约为重,尤其是不能浪费纳税人钱财,哪儿能为“花完预算”就“买高不买低”?
说一千道一万,价格昂贵物品又伪劣,哪儿是负责任的采购,可谓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管,又怎会考虑“花完预算”?唯一能说明问题的理由是,招标过程存在猫腻儿现象。为严肃财经纪律,发挥惩一儆百效应,必须顺藤摸瓜,毫无保留地一查到底,并严惩不贷。(李万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