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京城雾扰
雾霾,雾霾!在2011年的第N场大雾里穿行,北京空气的能见度很低;在各种通讯和互联网技术里穿行,虚拟世界的能见度很高。戴着“猪鼻子一样的”防护口罩,人们知道国际的空气质量标准有对细颗粒物PM2.5含量的要求;亲自测试自家汽车的尾气排放,人们明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污染来源的一部分。网民的调侃不仅是对自己无奈和焦虑的消解,也促进了“官民互动”式的决策过程;环保专家的专业意见正在促成跨区域的联动措施。
就在这个2011年的岁末,在北京的雾霾里,每一个人都是恶劣空气的受害者,也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随着“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制定,未来五年北京市将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治理空气质量,并执行更加国际化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人们有理由期待首都的蓝天更美好。
相关报道:
北京大雾天气逐年增加 将采取5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专家质疑中国“蓝天”标准 称仍未达到世界水平
专家称跨省空气污染控制会牵涉多方利益 并非易事
盘点因颗粒物引起的世界著名空气污染事件(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