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冲向躁动城市阵列 物价房价疯涨工资不变
谁的三亚 ?
椰风海韵的三亚,伴随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冲向了高价、拥堵的躁动城市阵列。
短短两年,这里,不再是普通游客的天堂,动辄上千乃至上万元一晚的房费、甚至连一餐饭也贵得离谱,三亚向普通游客关上了大门。
这里,也不再是本地人的家园,过去寻常的海滩变成了私人所有,高企的物价、就业种类的贫乏,令生性恬淡的原住民措手不及。
在这个昂贵的三亚,这里又是谁的天堂?
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因沙滩、海鲜、椰风而成为游客度假圣地,这里的原住居民,常常被游客们羡慕地认为,可以吃着海鲜看着落日,天堂般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潘家炎曾经也这样认为。和三亚这座城市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一样, 每天清晨7点钟起床工作,一直忙碌到晚上6点多。用潘家炎自己的话说,日子虽然过得简单普通,但他挺知足。
然而,2009年的最后一天,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好消息”一同闯入潘家炎生活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外来客。
疯涨,是这两年潘家炎最深刻的生活感受。除了房价,还有食品,而工资却始终没有变化。像这个城市的很多人一样,潘家炎突然置身于令人迷茫的巨变之中。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来的当天,潘家炎惊讶地发现,这个城市海边附近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一夜之间总价竟然涨了50多万元
天泽海韵酒店座落在三亚的西北角,毗邻大东海,曾经是三亚最好的星级酒店之一,出入着非富即贵的八方游客。
潘家炎就在这家酒店当着园林工。他右手拿着一捆软水管,麻利地把水管插上接口,拧开水龙头,然后一溜小跑到十米开外的花盆旁,将如柱般的水线密密麻麻地撒向开得正艳的花儿。
有时,潘家炎会被安排到酒店高级套房内浇灌阳台的花草,每当这时,潘家炎总忍不住停下来打量一番房间,小心翼翼地不让眼里的渴望流露出来。
尽管如此,心里那个声音还是禁不住回响:如果不是那场意外,我们一家也早住上一套像样的房子了。
这个意外,就是两年前有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消息。
潘家炎一家现在住的房子,在离酒店20公里远的一处深巷里。
用潘家炎三年前的话说,那是临时的“家”,是当年潘家炎工作的冷冻厂的一间小食堂。 40平方米的房间,地面是未铺地板的水泥地,墙壁斑驳而灰暗,有些地方露出黝黑的墙底。旧电视旁那面修补了几次的砖墙,再也遮掩不住隔壁传来的声音,电视声、嬉闹声、吵架声此起彼伏。
潘家炎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在这间房子里已经一起生活了13年。
前些年,三亚的房价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与其他普通老百姓一样,拥有一套洁净明亮的房子,是潘家炎一家人的梦。
潘家炎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妻子是一名海产品工厂的会计,收入在2000元左右。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潘家炎一家很少走门串户,远离一切的人情交际,逢年过节时出去吃顿小炒就是件了不得的事。
在同事眼中,这是对节约得近乎“抠门”的夫妻。只要能走路到的地方,他们绝不会坐公交车。哪怕是天气酷暑难耐时,也舍不得买瓶水解渴。
曾与妻子张芳一起打临工的梅大姐记得,张芳的衣服只有那两件,一件工厂发的T恤和一件洗得发黄的白衬衣。天气冷时会穿件灰白色的毛呢西装外套,“那是什么年代的衣服了,现在找不出第二件。”
很长时间里,这对夫妇一直咬牙撑着。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别人是否理解,他们还是坚持着:只要梦实现了,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攒钱买房,是这个家的头等大事。当存折上的数字一年年往上涨时,这样的祈盼越来越近了。
2009年末,一个穿着套装的售楼小姐在街边拦住了潘家炎。她热情地递过一张传单:“看一下吧,很不错的房子!”
年轻姑娘向潘家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幅图景:一片以黄白色相间为主体建筑的现代化小区,房间南北通透,采光充足,距离菜市场、学校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最主要的一点,房子的价格正是他们一家所能接受的。
那天,潘家炎骑着自行车轻快地穿行在回家的路上,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个画面——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阳台上,阳台对面正对着一条长长的绿化带,小径两旁的椰树,在微风中树影摇曳,不时有散步的人慢慢走过……
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半个月,他们就会翻开新的一页,“我们终于有一个崭新亮堂的家了。”
然而,就在最接近梦想的地方,一切戛然而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来的当天,潘家炎惊讶地发现,这个城市海边附近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一夜之间总价竟然涨了50多万元 。
“砰!”
一个关于房子的美梦,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