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冲向躁动城市阵列 物价房价疯涨工资不变(2)
潘家炎还记得那个冬天,在售楼处被人群挤出来的时候像是从水塘里爬出来,浑身被虚汗浸透了
梦想的房子没了。那间一直以来作为“临时”家的小屋,成为了没有希望的蜗居之所。
这个在亲朋好友们看来“很有奔头”的男人,像是突然蔫了。过去整天乐呵呵的潘家炎如今没有了笑容,脸上常常带着忧郁的神情,干活时手脚也似乎没以前那么利索了。
潘家炎还记得那个冬天,在售楼处被人群挤出来的时候像是从水塘里爬出来,浑身被虚汗浸透了。他有气无力地踩着自行车回到家,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
正在洗菜的妻子被他这副情态吓了一跳,忙问他是不是病了。他像没有听到,只嘴里喃喃唠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看他这样子,妻子已猜到了八九,一语不发转身走进了厨房。
潘家炎听到了妻子嘤嘤嗡嗡的哭声,哭得压抑,哭得憋屈,听起来像一架五音不全的手风琴。
就在这一家人还没来得及舒缓自己情绪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变了,变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一夜之间,三亚到处都是“外地人”的影子,他们不像是那些来过节度假的人。与那些悠闲拖着行李、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戴着墨镜、沿边大草帽子的男男女女不同,他们行头简单,风尘赴赴,来去匆忙。
“看新闻了吧,海南省现在是国际旅游岛了,以后不批地了,三亚的房价都疯了!”一个同事神神秘秘地告诉潘家炎。年前,他用尽全部积蓄在三亚一个普通小区买了一套4300元/平方米的房子,“幸亏出手及时,不然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同事悻悻地说。
他不知道,眼前的潘家炎原本可以买7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却连个厕所也买不起了。而且,就在他每天上班都要经过的凤凰岛——一个正被打造成“中国的迪拜”的人工岛,700套房子开盘即告售罄,均价6.5万元/平方米。在展示中心门口,上百万的保时捷跑车排了一溜,专门用于接送大客户。
有一天,潘家炎遇到曾住在酒店的一对姓杜的老夫妇,这对夫妇到三亚的一个首要任务是买房,其次才是旅游。显然,老两口对报纸广告上发布的的二手房源所处地理位置完全没有概念,每打算看一处房产,都要在三亚地图上比划一番。“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如这样,你带我们去找环岛轻轨经过的小区,我们一天给你500元劳务费!”老夫妇给潘家炎的感觉就像是去抢购商场的打折货。
在潘家炎的印象中,国际旅游岛后的三亚,每个售楼大厅里都挤满了人,他们冲着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户型单位表格叫嚷着,每下定一套,就有一个表格被涂上红圈,一眼看去红艳艳一大片。很快,99%的表格都被画上了圈。
买不起,那就租吧。做这个决定时,潘家炎吓了一大跳。如今,当他回忆起打算租房的过程时,已记不得自己和妻子当初经历过什么样的纠结。“买房子是不可能了,但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这一天是轮休,潘家炎找到了离儿子学校不远的一幢三层民房。房子刚刚翻新过,墙体粉白,靠外一侧贴着暗红色瓷砖。
房东是一个年过五旬的老汉,他将潘家炎带到三楼一套6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
“在这个巷子里,我家的房子那是数一数二的,一二层的都被外地人抢着租了,只剩这一套,你想租的话,每个月1300元,水电另算。”房东的语气显得不容置疑。
“1300?”潘家炎愣了一下,这差不多是他们一家三分之一的收入。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三千多元钱,一家四口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就要花去两人收入的一半,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如此高的租金。
接下来的日子,潘家炎和妻子四处寻找房子,但并不顺利。找着找着,潘家炎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外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