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瞭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5日 10:3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历史依据是伴随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作出的现实选择。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人民作出历史选择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英勇奋战、艰辛探索的血汗和智慧。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上,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仁人志士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冀求走向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这些奋斗虽然或多或少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过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给中国人民带来出路和希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各种主义和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鉴别之后,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到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我们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艰辛探索,付出了沉重代价,积累了丰富经验,认识也不断深化。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制度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完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领域,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在实践中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利益。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经济更发达,政治更文明,文化更先进,社会更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贡献。

  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制度建设层面的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中的“中国道路”,到理论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和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制度的一般性特征看,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内政外交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更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这一制度体系的根本性,体现在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前途。这一制度体系的全局性,体现在它影响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影响着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作出应有贡献。这一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体现在它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以制度和法治的权威,防范和避免人治的弊端。这一制度体系的长期性,体现在它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不会因不同时期工作任务和重点的变化而随意改变,从而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从制度的具体功能作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首先,它能较好地保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始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它以制度的强制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统筹兼顾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其三,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够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四,它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