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刊文说,为提高治理效益,提升民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中国一些省市近期对“庸官懒政”摆出高压姿态。中国专家分析指,庸官懒政不断滋长主因有三:提拔程序竞争短缺、问责短路、评估短腿。舆论尤其倾向让民意在官员考核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过,过度寄望民意监督的想法,可能回避更重要的制度建设问题。
文章摘要如下:
为了提高治理效益,提升民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中国一些省市近期雷厉风行地展开“治庸”、“治懒”的行动。各地对“庸官懒政”摆出高压姿态,一时抢去不少媒体与社会目光。
中部省会武汉市本月中高调公布了《武汉市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暂行办法》后,又成立暗访组,纠察14个市属单位工作人员的上班迟到、玩游戏、炒股、聊天、脱岗(在工作时间内擅自离开所在的岗位)等问题。10天下来,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受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者71人,还有一人被辞退,一人被扣除全年绩效津贴,七人被调职,两人被停职反省。
山西省去年下半年连续开展九次“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专项检查,处分了421名官员,并摘去30名官员乌纱。湖南、浙江、江苏、新疆等地领导,也均表态要对“庸、懒、散”开刀。
中国专家分析指出,庸官懒政不断滋长,主要原因有三:官员干部提拔程序竞争短缺、问责短路、评估短腿。舆论尤其倾向让民意在官员考核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过度寄望民意监督的想法,可能回避了更重要的制度建设问题。多数国家并不用民意来直接考核公务员,公务员的任用升迁是按照表现,依循规章制度去评估决定。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公职人员数目是否超过了实际上干事的需要?从近年偶尔曝光的官员日记看,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吃饭、应酬,部门内人浮于事,工作人员没多少具体事在干,可能也没多少具体事可干。反之,中央部门工作人员往往比较忙碌,甚至非常忙碌,因为有具体事情追着他,不干不行。
因而,要确保公职维护公众利益,首要任务还是下决心缩减人数,同时在制度上细细打磨,建立公开透明清晰的选拔任用标准,在评估上做到实效,如此一来,根本无需干涉公务员的私生活,或者用GPS手机定位监管官员。(韩咏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