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演习:200多坦克未正面交锋即被“摧毁”(5)
一场实战化考核让许多优秀连队出了“洋相”,基于数据的精确评估更直戳部队“软肋”——
拿明天的尺子量今天的步伐
2011年9月,该师刚刚结束数月野外驻训,还没来得及休息,一纸《开展建制营作战能力考核评估的通知》让全师官兵再度紧张起来。
啥是“作战能力考核评估”?《通知》的解释很清楚:结合装备换季保养,各建制营全装出动、全员定岗、全网通联,采取连贯作业方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从战备等级转换、紧急出动直到组织战斗的全过程,成绩按“千分制”全程量化评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用打仗的程序考部队!
“没错!”考核组组长、师参谋长吴军说:“和平时期,考场就是战场。虽然这些课目分开考都不难,但连贯起来行不行,还得‘拉出来溜溜’!”
果不其然。
考核首日,去年的“军事训练一级营”——某装甲团坦克三营第一个应考。本想为全团博得“开门红”,没想到却情况不断:紧急出动时,一台平时动用较少的战备车就趴了窝,愣是没能出库,扣分!向某靶场机动时,一辆坦克操作不当,给靶场围墙开了“窗”,扣分!野炊时,灶台挖设不合理,导致浓烟滚滚,再扣分……最终,历年考核揽金无数的三营只拿了一个及格分数。
随后几天,各营在考核中出现的状况花样百出,日常战备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被一次揭了个“底朝天”。
面对糟糕的成绩,师领导并不感到意外:以往考核仅注重单课目的优秀程度,却忽视了连贯作业的衔接能力、应变能力,而这些恰恰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实战需要的。“考核是训练的指挥棒,暴露的问题越多,越能刺激部队在训练中向未来战场看齐。”
翻阅厚厚的《成绩评定细则》,记者惊讶地发现,这次考核,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兵种的特点,师里为每个营“量身定制”了标准。一连串的考核课目被细化为数百项指标,精细程度令人咋舌:甚至连“米饭夹生”都要扣分。
此外,在半个多月的考核过程中,师里成立了专门的数据采集分队,全程跟随考核,运用多种末端数据采集手段,对作战指挥数据、主战装备性能数据、通信装备实际效能数据等,进行实时采集,获取了各类基础数据近5000组。
“以前讲评部队战斗力都是粗略的定性评估,现在不同了!”师领导告诉记者,“不仅各营考核所得分数一目了然,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更能直戳各分队战斗力‘软肋’!”
部队战斗力底数的精确化评估终于成为现实!去年的这次“打仗式考核”,也直接推动了全师今年上半年训练效益的提升。
据了解,今年底,该师还将把“建制营作战能力考核评估”升级为“作战单元能力考核评估”,由团机关带合成营展开全程式考核,更加贴近了实战。
【后记】
大漠长风呼啸,耳畔铁甲轰鸣。
2012年盛夏,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习在某训练基地打响。面对某装甲旅发起的凌厉攻势,担当蓝方的该师某团,依托一体化指挥网络,组织各兵种分队快速协同,打出一连串漂亮的“组合拳”……
从2002年首支数字化合成营奔赴大漠精彩亮相,到2008年以6个“野狼行动”扬名军区内外,再到如今成为各路劲旅眼中“最难对付的蓝军”,10年间,30余场对抗演习鲜有败绩,既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成绩单,也是一幅“燕山铁骑”探索实战化训练的长长画卷。
这幅长卷,我们看得到卷头,却看不到卷尾。
本版照片由程建峰、李东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