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反对日军占领 曾殊死抵抗(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2月11日 15:0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台湾登陆的日本第二师团一部。

刘永福像

  两个甲子轮回,又是一个甲午年。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刻下了巨大的伤痕:满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一败涂地,签订《马关条约》,对日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丧权辱国。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朝野上下,群情激愤,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台湾军民誓言“义不臣倭”,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殊死抵抗,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风起云涌。

  日军虽然最后以武力侵占了台湾,却付出了死伤3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两倍于他们在甲午战争中的伤亡人数。

  宝岛台湾,曾陷于敌手50年,但台湾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起义不断,烽火不熄。

  “宰相有权能割地”

  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上。在经历了一个月的谈判后,满清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没有争得日本的半分退让,不得不在谈判草约上签字。这便是《马关条约》。

  据日方记载的谈判记录,李鸿章在签字后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自语了一句:“我解脱了痛苦。”而对面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则欣喜如狂:“大功告成了!”

  签约的第二天,李鸿章就带着谈判团灰溜溜地乘船回国。李鸿章深知自己将要背负千古骂名,到了天津,他没有颜面进京向光绪皇帝复命,告病请假,躲在天津的寓所里闭门不出。

  承认朝鲜独立,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自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以后,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胜枚举,但割地之大、赔款之巨、主权沦丧之重,无出《马关条约》其右。空前的丧权辱国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彼时,正值京师举行三年一度的会考。在京的各省举子闻此噩耗,痛心疾首。在京会考的台湾举子和台湾籍官员立即上书督察院,提出“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各省举子公推康有为起草请愿书稿,向光绪皇帝请愿。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此时的台湾,反对“割让”的浪潮正席卷全岛。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在电奏稿中向京城报告:“有割台一条,台民汹汹,势将哗变”“万民愤骇,势不可遏!”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写下这悲愤诗句的人,是台湾著名士绅丘逢甲。丘逢甲早年进士出身,授工部主事,但他无意仕途,回到台湾讲书授业。得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刺破手指,血书上奏“拒倭守土”。

  紫禁城里,王公大臣们也因“割台”与“反割台”而争执着,反对割台的声音不绝于耳。从4月中旬到5月初,各级大小官员以至督抚将军、宗室贝勒共500余人次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两江总督张之洞等晚清名臣皆在此列,他们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等对策。

  但是,清朝统治者这时已被甲午战争的惨败吓破了胆,虽然也有犹豫,最终还是屈膝求和。

  在清政府命令台湾巡抚唐景崧做好移交台湾准备的电报中,道出了满清统治者牺牲台湾的理由:“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

  5月3日,在恭亲王奕䜣的劝说下,光绪皇帝为《马关条约》的正式文本盖上了玉玺。5月8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代表在烟台互换和约,《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台湾被满清统治者当成换取苟安的筹码,割让给了日本。接下来,似乎就只剩交割的程序了。

  谁去履行这道会被世人唾骂的程序呢?清廷一致推荐李鸿章。

  李鸿章虽称“晚清第一重臣”,但在当时的清廷官场上,他树敌颇多,甲午一战,又折光了老本,正是落魄失意之时。举荐李鸿章去交割台湾的,或是落井下石,或是出于义愤,将《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归咎于李鸿章,既然是他签的条约,干脆就让他“恶人做到底”。这些奏章的言语中充满了冷嘲热讽:“该大臣等既能定割地请和之策,自必具用夷变夏之才。”“该大臣既已约之于先,谅必能善之于后,且能与倭人议事者,除该大臣外别无一人。”

  李鸿章推脱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在马关议和期间曾被日本浪人刺伤,没有接受这个使命,转而建议由台湾巡抚唐景崧办理交割事宜。清政府以唐景崧是地方官、无权交割为由,改命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割台专使。

  李鸿章的外交顾问、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曾在著作中回忆:“这个任命使总督(李鸿章)大为不快与惊恐,因为这显示了北京方面有意把所有关于条约的非难和责任,包括实际移交割地的最讨厌的职务,都放在他和他的家庭肩上……他完全崩溃了。”

  李经方原本是李鸿章的侄子,因为李鸿章年届四十膝下无子,就过继为嗣。后来李鸿章有了儿子,但仍以李经方为嗣子,称之为“大儿”,极为器重。

  李经方曾任出使日本、英国大臣,一直协助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马关谈判期间是主要谈判代表,由他做割台专使也算合理。李鸿章没办法,只能将谕旨转电在上海治病的儿子,称“我父子独为其难,无可推诿。”

  可是李经方也知道其中利害,他也不愿去。于是,李鸿章办了一件在当时算得上“大逆不道”的事,他给总理衙门发电报,说李经方“素未到台,情形不悉”,而且“牵发旧疾,怔忡日剧,神志不清”,所以“李经方实不胜任,请旨收回成命。”

  这下把光绪皇帝惹恼了,发圣旨把李鸿章严厉斥责了一顿,而且严词要求“毋得畏难辞避,倘因迁延贻误,惟李经方是问。李鸿章亦不能辞其咎也。”

  李经方别无选择,只能接了这个注定千夫所指的差事。5月30日,他带着几位协理官员和40名卫兵,从上海出发去交割台湾。

  日本任命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这时已经在炮口指向台湾岛的军舰上等候多日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