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反对日军占领 曾殊死抵抗(图)(4)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2月11日 15:0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日本近卫师团登陆后,北白川能久(左二坐者)拍照留念。几个月后,他就死在了台湾。

▲日军占领台南后,举行仪式祭奠阵亡者。

台南城内,一座寺庙被日本近卫师团改成了医院,图为日军伤病号。

  这一致命的弱点恰恰被日军发现并利用。日本近卫师团司令北白川能久率领其前锋部队登陆澳底,建立了滩头阵地,继续向纵深推进。抗日义军完全不能与之对敌,稍触即溃。

  战事甫开,清日双方的军事指挥高下立判。

  唐景崧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统军将领。日本侵略军的桦山资纪、东乡平八郎等,都是行伍出身,在历次的日本侵略战争中历练而来。反观这位刚刚被临时拥戴成的“总统”,进士出身,自称“儒将”,可指挥作战的经验几乎为零。

  1894年10月,唐景崧署理台湾巡抚时,甲午战争已经打了两个多月。彼时战火虽然尚未燃及台湾,但举世皆知日本野心,台湾一战在所难免。

  这个当口,清廷却做出了个临阵换将的决定。时任台湾巡抚的邵友濂与台湾布政使唐景崧不和,被清廷调离。“素有知兵之名”的唐景崧,成了包揽行政、军事大权的台湾巡抚。

  唐景崧在军事方面的名气,来自于1884年的中法战争。当时法国入侵中国的属国越南,没想到遭遇了中国的黑旗军,屡屡受挫。

  黑旗军原是一支反清义军,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逃到越南。看到他们对法军作战有方,唐景崧毛遂自荐,成功招抚了黑旗军。后来,他又说动老将军冯子材出山,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不败而败,但唐景崧却博得了“知兵”之名。其实那些胜仗的指挥者,先有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后有老将冯子材,唐景崧穿插其间,只是个说客加政客,所谓“知兵”,恐怕只是纸上谈兵。

  而唐景崧在保台战争中的表现,充分说明其军事指挥方面的昏庸无能。

  5月29日,刚刚当了4天“总统”的唐景崧,接到日军在澳底登陆的警报,这才如梦方醒,忙不迭地派吴国华带领700人去防守三貂岭。

  三貂岭是基隆和澳底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道路险阻,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若早有驻军布防,完全有机会挡住日军的进攻,至少也能为其他地区的防守赢得时间。但是当吴国华率队在30日赶到三貂岭,日军已经在山顶上安营扎寨。就连日军的随军记者,对轻易占领三貂岭也感慨:“实乃我军大幸。”

  非但没有“知兵”之能,唐景崧抗日保台的意志,也不像他慷慨激昂的表态那样坚决,其实他一直给自己留着“后手”。

  清政府明令割台之后,唐景崧虽然没有走,却让台湾府、道、厅、县及各级将领大多内渡。在他给朝廷的电报中说:“惟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可暂留此,先位各官陆续内渡,臣当相机自处。”

  三貂岭失守,基隆门户大开。守军死战数日,提督张兆连重伤,记名提督陈得胜战死,余众在激烈的巷战之后终告不敌。6月3日,基隆失守。第二天,基隆通向台北的门户狮球岭被日军攻占。

  在此之后,日军却忽然停止了进攻。据《日本侵略台湾档案》辑录的日军档案记载:“在三日完全占领基隆之前,大家都很忧虑,因为我们携带的口粮已经完全吃完了。道路险阻,没有运输能力,后方完全不可能有粮食补充。”

  这个绝好的反击机会,却没有被唐景崧抓住。他的心思已经不在抗日作战,而是想着如何逃跑了。

  早在日军登陆之时,唐景崧就已经安排家小化装逃离“总统府”。4日,从基隆突围出来的守军来到台北,他们拥入“总统府”,要求唐景崧率军再战。可唐景崧表面应承,当晚就从后门溜走。他先是藏入德国商行,随后又跑到了沪尾港的船上。

  “总统”弃台而逃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台北群龙无首,一片混乱。愤怒的沪尾要塞守军听说唐景崧潜逃至此,开炮轰击了他的座船,并且封锁了港口。但是,两天之后,唐景崧还是藏在一艘德国商船的舱底,带着家小逃到了厦门。他一同带走的,还有20万两国库库银。

  还在台北南部率义军巡防的丘逢甲,听说唐景崧携款潜逃,咬牙切齿地说:“吾台其丢矣!误我台民,一至此极!景崧之肉其足食乎!”

  6月7日,侵台日军缓过劲来,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台北。10天之后,桦山资纪在台北主持“始政典礼”。日本以此为在台湾殖民统治的开始,并把6月17日定为“始政纪念日”。

  但是,日本宣布“始政”的同时,更加汹涌澎湃的抗日保台运动也开始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