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各削减1.5%,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确定了2011年的减排任务。一些地方已经对减排作出了部署,山西省把今年4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定为1.5%,天津市把2011年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定格在2%,“十二五”减排大幕由此拉开。
环境保护部提出,今年要确保“十二五”污染减排首战告捷。让各地环保局长感到压力沉重的不光是要在削减增量的同时削减1.5%的存量,还有减排约束性指标从两个增加到4个。
“十二五”减排指标到底该有多高?减排是不是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怎么去完成新一轮的减排指标?这些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减排指标应多高?
“制订‘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减排指标,要讲清原因、与各地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技术手段。只有把这些讲清楚了,各地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判断出这些指标对本地来说到底高不高?高在哪里?”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的一番话道出了很多地方环保局长的心声。
减排指标之所以受到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减排指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定高了影响发展,且难以完成,定低了减排效果不明显。
整个“十二五”的减排指标要等到全国“两会”才能最后确定下来,但是,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来看,“十二五”减排指标必须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
一方面,尽管“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量超过10%,但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仍然很高。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二氧化硫2320.00万吨、氮氧化物1797.70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会很快扭转,资源能源消耗量仍将上升,污染物排放总量必将增加。存量加上增量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另外,由于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的累积,很多地方的环境承载力已经趋于极限。有水皆污,逢雨必酸,鱼虾死绝,几乎成为我国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真实写照。近日公布的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刚刚过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除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略有下降外,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在上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环境质量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是全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现状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甚远,环境保护的压力相当沉重。
可见,如果减排指标过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步伐就会放慢,改善环境的过程就会延长,这将会削弱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使发展受到更大制约。为了使我国经济能保持长时期平稳较快发展,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减排必须保持较高的强度、较大的幅度,这是别无选择的。
当然,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环境容量的大小,“十二五”期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实施差别化减排政策。
有媒体报道,“十二五”期间减排任务的分解,将考虑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别对待,此外还要结合各地“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各地的环境质量综合考虑。其总体原则是,与“十一五”相比,对东部地区的要求要高一点,中部地区基本持平,对西部地区减轻压力。
完成指标有多难?
“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把主要污染物减排10%作为硬约束。5年过去了,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环保部门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一路走来,取得这个高分实属不易。有人说,减排的潜力已经相当有限,减排已经接近“天花板”了。
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既要削减存量,还要控制增量,如果仍以完成减排指标10%来计算,相当于要减掉至少30%的排放量。这其中的难处可想而知。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厅长苏青说,内蒙古的脱硫潜力不大,该淘汰的、该上设施的项目已经基本完成,脱硫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在面对国家“十一五”减排核查核算组时,吉林省松原市副市长李岩也做出类似的表态,“减排项目已经枯竭,很难再挖掘新的减排能力。”河南省环保厅厅长马懿表示,“十一五”期间的工程减排设施已不可能大幅增加,后续减排潜力明显不足。
下面这组数据或许可以佐证这些环保局长们的担忧。
“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可见在某些领域,从减排工程角度来看,减排的潜力确实已经有限。这是推进“十二五”减排工作的挑战之一。
挑战之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将给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带来新的压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