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十一五”后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子有些许放缓。当前,危机慢慢过去,从各地上报的“十二五”规划方案来看,地方的“补偿心理”暴露无遗,除北京等五六个省份将“十二五”经济增速指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指标都定在1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目标翻番。
在推高GDP的冲动下,“两高一资”产业在很多地方仍将成为首选,而且依靠能源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十一五”期间,伴随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能源消费目标也被突破。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已经突破30亿吨,远超过“十一五”能源规划25亿吨的发展目标。专家预测,未来5年全国煤炭消费增长量将达19亿吨,煤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4.5亿千瓦,因此带来的新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600万吨和500万吨。如果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成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减排指标增加、潜力减小,经济快速增长、排污量增加,污染物排放绝对量仍在高位运行、减排项目空间却不大,种种矛盾显示,污染减排遇到了瓶颈。但减排是扭转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头尖兵,背负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只能坚定不移地负重前行。无论难与不难,都必须坚持下去。何况减排是场持久战,当前之势绝非走投无路,而是进入了全新的攻坚阶段。从减排的薄弱环节来看,减排还远远没有到“天花板”。
减排着力点在哪里?
减排的目标已经确定,减排的难度也客观存在,那么,“十二五”减排的瓶颈怎么打破?空间怎么拓展?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为我们寻找“十二五”减排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必须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打一场硬仗,而结构减排就是决定这场硬仗成败的关键。
“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打破减排瓶颈的正确选择。我国工程减排的潜力不大,但结构减排的潜力还很大。强化结构减排,不仅抓住了减排工作的牛鼻子,而且也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与发达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意大利的8.6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下,意味着创造相同的GDP,却排放了更多污染物。
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来看,减排空间也很大。从需求结构看,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2000年~2009年,投资率由35.3%升至47.7%,经济发展对“两高”行业的依赖性强;从产业结构看,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从要素投入结构看,资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环保部门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对化工石化类项目,坚持规划环评先行,优化项目布局,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对钢铁行业建设项目,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水电行业建设项目严把环评关;提高并严格执行造纸、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国家下达的落后产能关停计划。
然而,结构减排绝非一两个部门所能承担,需要发改、财政、工信、国土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把好准入关,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大力扶持的战略产业,鼓励发展的优势产业,允许发展的一般产业,限制或淘汰的劣势产业;把好财政补助关,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把财政扶持资金的重点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用于结构调整项目贴息、节能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必要的考核奖励。
除此之外,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也将是未来减排的重要推动力。
有消息称,国家“十二五”期间将出台一系列助力减排的政策,包括研究出台非电行业脱硫、火电行业脱硝电价优惠政策,适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和排污收费标准,建立企业和地区减排财政补贴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减排效益。
环境标准的提高,也将成为未来5年调整产业结构、倒逼企业减排的关键一环。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表示,浙江省正在逐步制订地方环境标准,这些标准将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将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使浙江省真正进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阶段。
更好而不一定要更快,要快也应是有质量的快。“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广东省等地调低了GDP预期增长目标,目的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正如一位省领导所指出的:暂时的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2011年的第一个月即将过去,减排时不我待。各地要增强紧迫感,抖搂精神,把工作做在前面,该实施的政策尽快出台,该建设的项目要尽快上马,尽快落实指标任务,争取为“十二五”创造良好开局。
记者 徐琦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