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减排如今已成功迈出第一步:5年来,全国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12%提高到80%;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的快速推进,使我国初步具备了二氧化硫减排能力,并确保了“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但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当前,二氧化硫减排依旧处于基础薄弱、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时期,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工程减排的空间有限;技术、成本、监管……保障脱硫设施稳定运行面临诸多考验。在初步具备二氧化硫减排能力之后,管理、运用好这些能力巩固减排成效、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成为完成今年乃至“十二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关键。
怎样巩固减排基础和成效?
建成的脱硫设施实现稳定高效运行是关键,技术、工程、监管等方面还要抓紧“补课”
欧洲用20多年时间完成对燃煤电厂的脱硫设施建设,中国用了不到10年就为近80%的火电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设备。“十一五”我国二氧化硫减排交出了满意答卷,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的大范围推进、关停落后产能等措施立下首功,为二氧化硫减排打下坚实基础。建成脱硫设施是否能按设计要求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减排基础与“十一五”减排成效是否牢固。
2010年,环境保护部通报了8家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的企业,其中,嘉陵电厂脱硫设施2009年的投运率仅为50.39%;而在2010年环境保护部的年终核查中,广东省东莞市平均核定脱硫效率不足50%。以上都并非个案。
如果脱硫设施建成而不能稳定运行,具备了减排能力而未能充分发挥,就会严重动摇减排基础,危及到已经取得的减排成果,这必须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脱硫设施为什么不能稳定运行?从企业角度看,既有技术、工程、管理、运行费用等客观问题,也有责任意识淡漠等主观因素;从监管部门角度看,环境监测、执法监管方面的能力、水平、效率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已建成运行的脱硫工程中,由于技术适用性差、恶性竞争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运行故障率、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脱硫石膏处置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环保部门对脱硫设施的监管不能全面到位,燃煤电厂对烟气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时开时停甚至“上面”来检查才运行的现象并不鲜见;加上大部分燃煤电厂对脱硫设施还不具备专业的运行、维护能力,业内估计,超过三成的脱硫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有专家曾明确指出,虽然绝大部分火电厂脱硫机组在试运营过程中能达到90%以上的设计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煤种、偷漏排、管理操作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的实际脱硫效率是相差较大的。而脱硫设施的整体效率降低5%,一年受影响的二氧化硫减排量将超过40万吨。
5年来,在脱硫设施迅猛增长的同时,相关技术工程、运行管理、环境监管、市场规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却并没有完全与建设速度同步。在这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既是脱硫设施稳定运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通过“补课”提升建成脱硫设施运行效率的重要抓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