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益男建团队助学23年难正名 曝民间组织转正困局

2011年10月17日 09:3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益男建团队助学23年难正名曝民间组织转正困局
坤叔和被资助的孩子在一起(受访者本人提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2005年开始,广东东莞的坤叔就一直在为他的助学团队争“名分”。

  这个助学23年、资助学生数千的公益团队,因为数不清的理由,被注册部门拒之门外,一直在做“黑户”。

  直到9月29日,一篇《坤叔公益团队“转正”受挫背后》的报道给事情带来转机。国庆节有关部门加班,两小时内给坤叔助学团队正了“名分”。

  “峰回路转的戏剧,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65岁的坤叔总结说。

  公益“黑户”的苦恼

  从“坤叔助学团队”成立那天起,坤叔就一直想着“正名”的事情。

  “坤叔”是大家对65岁的张坤的尊称。从1998年开始,这个东莞企业家就卖掉自己的建材,开始专职义务助学。而在此前十年,坤叔已经开始个人捐资助学。

  不断有热心成员参与到他的助学行动中去,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请他牵线搭桥。到2000年左右,坤叔周围逐渐形成一个团队,近千名成员加入进来。

  2000年,还没有“坤叔助学团队”这个名词。那年,团中央在湖南颁发了一个奖,对一些助学公益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但是到坤叔这里,事情就难办了。

  “其他人都是某某公司、某某团体,只有我们没有名字。”坤叔和他的助学志愿者队伍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代表自己。

  主办方领导只好临时沟通商定,“坤叔助学团队”被火线命名。

  第一次,他体会到“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尴尬。

  没有名分,就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理念,怕遭到别人的攻击。团队成员讨论时,不敢留开会记录,只能偷偷地聚会。

  而更让他着急的,是团队运作和“接班”的问题。

  助学团队的维护和运作几乎全靠坤叔个人的道德魅力。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助学者都需要靠坤叔牵线搭桥,完成自己的善举,而两头是数以千计的捐助者和受助者。团队中的人各有事业,没有人可以像他这样“专职助学”。

  已中过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的坤叔越来越着急,许多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

  “大家总说坤叔如何如何,如果有一天,坤叔不在了,这个团队不能就这么散了。”他拿起一根香烟,慢慢点着,吸一口,“所以急着注册,就是考虑这一点。”

  坤叔参加过希望工程最早启动工作的调研,对于民间公益,他看得多,也想得远。“从希望工程开始,我知道很多助学组织,很多民间团队,他们都是昙花一现,坚持不了三年两年。没有注册,没有组织,没有人管,它就散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