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益男建团队助学23年难正名 曝民间组织转正困局(3)

2011年10月17日 09:3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次不一样啦,去试试吧”

  2011年8月5日,东莞明确宣布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松绑”———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不必再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做“婆婆”。

  但折腾了六七年的坤叔有些折腾不动了。

  “说不定又是雷声大雨点小,每次去我都要发火,不想再去找啦。不注册不找他,我们也走了23年了。”看着媒体上吵嚷得厉害的消息,这个65岁的大叔边说边摇脑袋,“真是怕了哟。”

  “这次不一样啦,去试试吧。”当地一位媒体记者鼓动他。

  8月9日,坤叔第7年、第N次提出注册申请。

  这次的态度确实不一样。一番沟通之后,气氛好得不行。对方甚至表示,即使坤叔团队达不到登记条件,也可以先备案,取得合法身份。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注册的事儿准成了。坤叔欢天喜地地提交了材料,回家等通知。

  三天后,有消息了。

  对方的答复是:请示过省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领导,名称不对。

  坤叔申请的团队名称为“东莞千分一公益协会”。于是这个名字被拆分成三部分,对方不厌其烦,逐一说明“问题”所在。

  第一,“千分一”有可能会让公众误解为“硬性摊派”、“强迫捐款”,违背了慈善自愿的原则;

  第二,“公益”二字涵盖太广,而坤叔助学团队目前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助学;

  第三,“协会”涉及的面更广,总不能以后有助学的都要加入到你这里来。

  一二三,条理分明,坤叔一下子被说愣了。

  东莞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经办官员笃定地跟他说:“千分一”的说法,一定不能用。

  “也就是说,一个名字7个字,全都有问题?”坤叔反问。

  团队之所以坚持“千分一”的名称,是因为团队人员20多年形成的一个共同理念———拿出合法收入的千分之一做公益。不接受任何社会捐款,一对一地直接捐助,团队成员公开透明地花自己的钱,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数以千计成员的集体行为,有目共睹,怎么就成了“硬性摊派”?

  “说我们有摊派之嫌,这很荒唐。我们就是个民间组织,我们有什么权力去摊派?我叫你给我5分钱你给吗?叫民政厅每人给我5分钱他们给吗?我们这么多年不接受社会捐款,一直坚持到现在。怎么就有摊派之嫌了?”

  气急了的坤叔不想再解释什么,喘口气,只说了一句:“算了,‘千分一’不能用那就不用,我不注册了,我们放弃。”

  对方不吭声。注册的事再次“黄”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