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9家社会组织递交了“转正”申请
事情就此搁浅,一晃又是一个多月。
10月1日清早,一个电话打到坤叔手机上,正是东莞民间组织管理局这位官员的电话。
对方通知他开一个协调会:假如有空,麻烦您下午3点到市政府来一趟,有点事要商量。
毫无由头的一句话,让坤叔猜了半天。
坤叔甚至想到了“看下午是进牢房还是拘留所”。因为此前,他跟相关主管部门吵得实在厉害,拍过桌子、吵过架。
一个当地媒体记者打来电话:“坤叔你不知道呀,省里主要领导关注你这个事啦。”
“完了,可能要被抓起来判个一年半年。”坤叔心里闪过这么个念头。
9月29日一篇《坤叔公益团队“转正”受挫背后》的报道,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给事情带来转机。
10月1日下午3点,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带队,十余人在东莞市政府开了协调会。
下午4点,会谈结束,一行人来到助学团队办公所在地天海大厦,考察资金、场地等问题。
下午5点左右,坤叔拿到盖有东莞市民政局公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批准通知书》。注册名称“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
“千分一”的提法维持不变。7年寻求注册的“坤叔助学团队”,终于修成正果。
从10月1日下午3点协调会开始,到坤叔拿到那张薄薄的《批准通知书》,时间不过两个钟头。
坤叔有些晕,有些惊,但他说,他没有喜,真的没有。“热情都耗没了,也就只有惊,没有喜了。”
直到获得登记批准,坤叔还是想不明白,他们搞助学、搞公益都23年了,公益团队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放到桌上用放大镜来看,“到底还有什么好提防的?”
“注册成功了,可能更会得罪人。”坤叔的顾虑很现实,因为经此一事,和当地主管部门之间的尴尬是免不了的。“以后见面要怎么说话?只怕大家会很难相处。”
根据统计,东莞市目前已有3000多个民间组织在册,而刚刚添上去的“千分一”公益组织,无疑是其中最曲折和最有故事的一个。
“坤叔事件”后,广东省民政部门表态,今后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行政许可外,其他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均施行直接登记制,各地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或拖延执行。
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方案》两个政策性文件已经草拟。
截至10月13日,东莞3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已经正式登记,9家社会组织递交了“转正”申请。
“峰回路转的戏剧,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65岁的坤叔总结说。(记者 张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