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情结
作为经历了房改全过程的专家,孟晓苏对于廉租房从1998年开始长达12年的“旷课”一直耿耿于怀
自从1992年进入中房集团后,孟晓苏的生活便与房地产分不开,更有着深厚的保障房情结。
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房企,中房集团主要是在各地建设福利房。孟晓苏说,当时全国1/5的福利房都是中房集团盖的。
1998年开始的房改,当时中房集团总裁孟晓苏担任了《关于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课题组组长。该房改方案第三部分就专章提出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建设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大类,特别提出由政府负责保障房,而由市场则提供商品房,在最初的房改方案中,其实就提出了要建立“双轨制”。
“房改初期,为了推动出售公房,建设了一批经适房作为销售基价,同时廉租房停建了两年。但后来一停就一直停了十年之久。”作为经历了房改全过程的专家,孟晓苏对于廉租房从1998年开始长达12年的“旷课”一直耿耿于怀。“当时不是没有双轨制方案,而是主管部门就把廉租房这事忘了。‘双轨制’没有建立起来,把所有民众撵进市场,是主管部门失职之过,也是后来房地产不断调控和调控思路混乱的主因。”
“不要一提起保障房,就是开发商的责任。正是因为房改后廉租房旷课十多年,原先建设保障房的国有企业没事可干,只好进入商品房市场与其他企业竞争。”孟晓苏表示。
随着去年明确提出“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障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后,孟晓苏把眼光放在如何建立保障房可持续发展模式上。他认为,“现在保障房是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商品房不是长板,也是短板,不然就不会发生商品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现在钱是长板。把钱引向保障房建设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并且需要引进适用的金融工具,包括股权投资基金PE和持有租赁型保障房的REITs。
退而未休,创新不止
从中房集团退居二线后,孟晓苏二次创业,创办公司、成立基金。
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同龄人,孟晓苏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已经62岁的孟晓苏仍然记得30年前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热血与激情,而现在,他的身上仍然焕发着革命时代的激情和使命感。
2005年从中房集团退居二线后,孟晓苏并未享受退休生活。在2007年,为了推动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孟晓苏二次创业创办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而在2009年,为了使REITs落地,孟晓苏牵头组建了汇力基金。按照孟晓苏的说法,该基金公司创立的初衷便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保障房建设。但此前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主要以投资旧城区改造为主。
他的属下评价孟晓苏是一个思维非常开放的人,乐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学习先进经验。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由他一人提出的:抵押贷款、抵押贷款保险、抵押贷款证券化、反向抵押贷款、股权投资基金、REITs等。他还善于将国外成熟的住房制度介绍到中国,虽然每次他的理论有些超前,但事情的结果最后都朝着他指出的方向发展。
他就是这样,总是走在改革与民生工程的前锋,为产品创新与制度创新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