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堵住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暗道:"下蛋母鸡"被变卖 (4)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7日 16:0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堵住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暗道:“下蛋母鸡”被变卖(4)

  除盖门面房收取租金外,位于城中村的村组织往往利用拆迁之机,抢搭违章建筑,获取拆迁补偿。南京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支书告诉记者,通过将违章搭建转变为生产性用房,拆迁补偿额度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获得的收益动辄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这些补偿款落到村级组织后,不管作为平时的办公费用还是干部的奖金发放,都会自由得多。

  与城市相比,农村村一级组织基本依靠土地来壮大村级资产。记者在盐城市、扬州市、淮安市等地采访中了解到,当地的村级组织都在想方设法创收,通常有四种方式:一是将土地出租给农业大户;二是在闲置土地上盖成活动板房,租给工厂;三是截留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款,将其变成集体资产;四是截留国家相关补贴款项,同样划归集体。

  采访中,很多村民向半月谈记者表示,村级资产壮大肯定是件好事,这说明集体为百姓办实事的能力增强了。但村级资产的账目很多时候是一笔糊涂账。

  村级资产从多个暗道流失

  通过南京市纪委查处的一些案例,并综合一些村委会负责人及群众反映,半月谈记者发现村级资产主要从以下几个暗道流失:

  暗道一:村委会负责人互相勾结,利用集体资产账目不清,私设小金库,将集体资产转换成私人财产。南京市六合区纪委查明,该区竹镇镇金磁村自2007年开始,通过截留集体收入、套取项目资金等方式设立小金库。截至案发,小金库总收入达120余万元。6名村干部曾私分60万元,每人10万元。

  暗道二:通过虚列开支方式达到侵吞集体资产的目的。南京市纪委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中,有的村官经常编造跑项目、购物资等事由,虚报开支;有的私设“小金库”,以“奖金”、“误工费”、“通讯费”等名目乱发补贴;有的公款行贿,以为集体办事为由给上级领导送礼,牟取私利。

  暗道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一些村干部侵吞集体资产的“机遇”。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新建集体农庄、修水筑路、改土建园、种植养殖项目等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多。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多数是以村为主体施行的。一些工程建设无人监管,工程造价无科学预算,更无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完全掌控在村干部手中。

  暗道四:个别村干部同租赁、承包、购买村级资产的企业或个人通过里外勾结的方式,以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将村级资产处理,自己从中分一杯羹;个别村干部长期私占村级资产,为自己创收牟利;采取资产不入账、提前报废等手段,将资产据为己有。

  令村民气愤的是,一些村干部通过“寅吃卯粮”的方式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一些村干部将集体的土地,以每年每亩150元~500元的价格承包给一些村民,协议一签20年。对此,淮安市金湖县某村村民黄少亮告诉记者,20年租赁期的收益被一任村支书以极低的价格消耗完毕,这不单单使得其后的村级组织少了收入来源,也直接造成了村级资产的流失。

  向村官腐败亮出监管利剑

  目前,村级事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村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长期形成的农村传统管理模式造成村级事务管理随意性大,村级事务决策权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里。村级“三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惠农强农资金发放等重大事务决策缺乏民主性。

  对村干部腐败监管、惩处不力也是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长期在射阳农村担任村支书的李吉林告诉半月谈记者,很多村的财务都是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有的支书兼会计、主任当出纳,有的甚至会计、出纳一人兼。这造成了对村级资产管理的监管不严,使得村委会的负责人长期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另外,村级组织很少有通过正规学习培训的财务专业人员,因此财务管理普遍比较混乱。

【编辑:曹慧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