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9年年底,由通用(北京)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环境产业基金,作为中国第一支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水务行业,迈出了第一步。据悉,当前工信部正在与证监会、银监会包括人民银行研究创建一种联动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上市。将创业板、中小板作为创业投资、节能减排投资的一种退出机制,发挥资本市场与政策的组合效应。
这对于已经显现资金风险的环保企业来说,将是重大利好。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相关分析师指出,在市场化进程并没有稳定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融资渠道有逐渐萎缩的趋势,这导致市场对水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忧虑。
一方面,虽然环保板块表现抢眼,但上市环保企业仍然无法利用重要的治污项目直接融资,融资潜力受限。另一方面,风投、PE这些活跃的资本对国内环保产业的参与度也并不高。水务等环保市场虽然可以吸引大量资金,但由于市场较为分散,寻找相当规模的投资对象有一定困难。
而尽管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务等环保行业,但一直以来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并没有为众多资本创造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若要扩大市场资源的利用,有必要鼓励民间资本与风险投资参与环境保护,并且在制度创新和信贷支持方面积极探索水务等成熟领域的资产证券化。
哪些事可以放心交给市场?部分专业操作能否市场化运作?
企业污染治理服务能否外部化?
不久前,无锡市与相关企业签署协议,以COQT模式共同承担无锡市空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质量控制与数据应用。COQT模式是指环境监测由企业建设、运营、维护、提供有效的数据,政府验收、监督、考核、购买数据。
政府部门由原来的实施者成为相关服务的购买者,这一角色的变化是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变化、定位转型的要求,也是相关产业市场发展的前提。如今,在环境监管的不少领域也有着这样的现实需求。
业界人士指出,以前由隶属于环境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承担的专业工作的操作,如环境监测、监理,环境审计,环境规划,环评,事实上都能够以外包的形式实现市场化运作,而相关的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环境服务业的“疆土“也将随之不断扩展。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政府现在主张地方政府部门减少行政性服务职能,减少事业编制,这也符合国际潮流。事实上,由行政机构自己承担某些服务,成本高,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监测领域,无锡的做法正在成为各地开展相关建设的样板。
而从更广意义上来说,需要职能外部化的不仅仅是政府。当前,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处理废水等环保项目都在各企业内部消化,这在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看来,并不属于环保产业的范畴。“真正的产业化是需要对外服务的,不把服务向外部转移,就不能实行社会化服务,就没办法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无法形成规模化。中国的环保产业要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内部服务外部化。”
正是在定位方面的“偏差”导致了我国的环保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技术力量都停留在各个行业内部,创新力量也十分薄弱。“一个企业只要把自己的治理需求解决就满足了。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公司为了解决自身排放问题,引进了很好的技术,但也只是内部消化,制约了技术的推广。”傅涛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