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中新世界观
伊核谈判首次达成共识 美伊关系有望破冰?

   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伊核问题谈判16日结束,各方首次达成共同声明,并宣布将于11月7日至8日在日内瓦举行新一轮谈判。对此美国白宫称,伊朗与世界大国就其核项目进行的会谈达到了“前所未见的严肃认真和内容充实的程度”。这似乎意味着上月末由伊朗总统鲁哈尼掀起的“美伊破冰”旋风正在继续向前推动。

   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曙光是否真的出现?美伊关系能否迎来真正的解冻暖流?分析人士认为,正见招拆招的美伊双方恐怕心知肚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的“热烈欢迎”之下仍是“谨慎乐观”,美伊关系未来仍有许多障碍需要一一克服。

  • 伊朗提出解决伊核问题新方案 允许突查核设施
  • 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谈判有了新亮点,伊朗提出了解决伊核问题的新方案,包括时间表,以换取西方取消经济制裁。有分析称,这是伊朗和西方国家“漫长旅程的第一步”。

  这位正式上任仅一个多月的伊朗总统在美国俨然已掀起了“鲁哈尼旋风”。这个看起来儒雅的温和派总统,以黑马的姿态坐上了总统宝座,然后他又一改伊朗长期以来的强硬外交路线,向西方国家抛出橄榄枝...[详细]
  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扎里夫26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边缘会议上举行会晤。报道称,这是过去至少六年来有关伊朗项目的最高级别会谈,也是自1979年以来美伊两国间最高级别的会谈。扎里夫表示,希望能够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详细]
  日前,伊朗总统鲁哈尼首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在联大发表讲话,表示愿推进伊核问题对话。但一向视伊朗为死敌的以色列不买账。以色列官员证实,在鲁哈尼讲话之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曾下令代表团要予以抵制...[详细]

  美伊曾经有过甜蜜的“蜜月”期,巴列维统治下的伊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坚定的盟友。然而,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后,昔日的“恩情”烟消云散,两国关系陷入冷冻,甚至一度剑拔弩张。

  • 二战后-1979年·伊朗国王礼萨•巴列维统御下的伊朗,一直是美国的坚定盟友。美国不仅对伊朗提供经济援助,还为其提供先进武器。而伊朗也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要塞。
  • 1979年·这一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的统治,建立了伊斯兰神权国家,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同年11月,激进的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扣押多名美国人质,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
  • 1980-1988年·1980年,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同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中,美国虽声称保持“中立”,但战争初期,仍然略微偏向伊朗,包括反对任何“肢解伊朗”的计划,并通过以色列向伊朗出售武器。1984年,美国将伊朗列入支持恐怖活动国家名单,并对伊朗实施制裁。直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双方也未能握手言和。
  • 1989-1997年·1989年,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逝世,哈梅内伊继任最高领袖,拉夫桑贾尼任总统。拉夫桑贾尼试图在伊朗外交政策中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弱化意识形态的分歧,然而终敌不过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同时,随着苏联解体,伊朗抓住苏联解体后中亚出现的政治真空机会,利用历史、宗教、种族和地缘优势,卷入中亚事务,与美国支持的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争夺在上述地区的战略影响。美国方面,1993年克林顿上台执政,凭借美国的军事实力及盟国的支持,通过经济、军事、政治多个方面对伊朗实行遏制政策。
  • 1997-2001年·1997年哈塔米当选新一届伊朗总统后,采取了务实、温和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推行睦邻政策,主张“文明对话”,并不顾保守派施加的巨大压力,向美国传达了和解信号。美国方面,在哈塔米上台之前,美国即转向了重点遏制伊拉克,对伊朗奉行“遏制加接触”战略,一方面,他们对哈塔米释放的和解信号保持审慎态度,并没有放弃双重遏制的政策,另一方面,克林顿又对哈塔米的选择“充满希望”,认为两国之间的疏远“可被克服”。
  • 2001-2008年·“9•11”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改变。布什政府开始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并抛出“邪恶轴心论”,称伊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在伊朗核问题和“恐怖主义”上不断对伊朗施加压力。伊朗方面,2005年保守派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在外交上刮起一股震惊世界的“内贾德风暴”,伊朗在核问题立场上的态度以及一系列措施引发美国严重不安,在美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制裁。
  • 2008-2013年·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了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强硬的外交路线。一方面,他主动表示希望能够与伊朗领导人进行直接对话,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另一方面,美国也并未放弃对伊朗的制裁,并通过联合国对伊朗核项目继续施加压力。
  • 2013年·6月,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上任初即承诺将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以缓解因联合国对伊朗制裁所带给伊朗的压力。9月26日,美伊两国外长在纽约举行的,就伊核问题的谈判中会面,其后一天,奥巴马与鲁哈尼在电话中就伊朗核问题进行了沟通,这成为1979年以来美伊两国总统首度对话,引发外界对美伊关系“破冰”猜想。

  美伊关系发展历史中,多种因素曾左右着并依然在影响着两国关系。这其中不仅包括伊朗国内的宗教力量,也包括美国基于石油、反恐等战略考量所制定的对外政策。此外,两国的盟友俄罗斯、以色列等也暗自使力。纠葛的利益关系,复杂的局面使得美伊关系要想“破冰回暖”,变得并不那么容易。

宗教因素
  • 伊斯兰革命后激进什叶派掌权 霍梅尼奠定伊朗“反美”基调
  • “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建立了神权共和国,伊斯兰教什叶派教义被定为伊朗国教。霍梅尼发表讲话,提出伊朗作为‘真正伊斯兰国家’的特征。外交政策上坚持两个出发点:第一,‘既不要东方(指苏联)也不要西方(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只要伊斯兰’;第二,则是输出伊斯兰革命,建立世界伊斯兰秩序。由此,伊斯兰政府执行了一项与巴列维王朝不同的、独立自主的、反西方、反美的,依据伊斯兰教法知道行事的外交政策。”
  • 宗教意识形态主导伊朗外交政策 总统“求变”遇掣肘
  • 由于神职人员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宗教意识形态对国家内外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最高宗教领袖掌握国家大权,且不受任何监督。总统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宗教领袖的态度,甚至完全依据宗教领袖的旨意。因此,历史上,伊朗曾多次出现国内宗教保守势力与以总统为代表的政治势力之间的分歧。1997年上台的哈塔米曾试图以伊朗国家利益为重,倡导“文明间的对话”,主张通过对话来消除国际上的紧张态势,但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产生分歧。

  • 美国忌惮什叶派联盟 力图守住中东优势地位
  • 与逊尼派不同,美国对“反美”的什叶派一直深怀忌惮。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结束了伊拉克由逊尼派穆斯林主导的时代,使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在新伊拉克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仅意味着,多年来一直充当着反伊朗堡垒的伊拉克,与人口更多的什叶派邻国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还意味着,以伊朗为核心形成了伊朗、伊拉克什叶派、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这样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什叶派联盟,这个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石油资源
  • 美国干预伊朗政权以此攫取伊石油资源早有前科
  • 伊朗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约200亿吨,居世界第三,2013年,对其天然气储量的预计更是超越了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一。进入20世纪,伊朗的石油资源成为西方国家觊觎之物。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的资料显示,美国为攫取伊朗石油命脉干涉伊朗内政早已有前科。1953年,美国策划了伊朗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摩萨台政权,由此掌握了伊朗的石油资源。
  • 通过对伊石油禁运 确保美国能源利益
  • 从1979年开始,美国就对伊朗实施制裁,里根和克林顿时期制裁进一步强化。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达马托法》,如果外国公司对伊朗核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美将对它们实行制裁。2001年8月,该法又被延长5年。多国认为,美这么做不仅出于政治原因,也是为了让自己牢固地控制中东石油。一部分美国议员,认为美国对伊朗加强遏制,才能确保海湾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以保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石油和能源利益。

美国“反恐”
  • “9·11”后美奉行“先发制人”政策 伊朗成美“反恐”目标
  • “9·11”后的美国调整了本国的外交政策,布什政府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并指称伊朗资助极端控制分子,威胁黎巴嫩安全,向塔利班提供武器,拒绝开发核设施与联合国作对等多项“罪状”,直言“伊朗是资助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双方关系再次恶化。
  • 奥巴马调整美外交政策 政治对话为伊核问题提供思路
  •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人民对海外战争的厌倦日深,尽管反恐依然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但显然,奥巴马开始寻求更温和务实的外交态方案。对于卷入海外战争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而叙利亚化武危机的外交解决,也为奥巴马提供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国际因素

以色列:以伊两国积怨已久,且互相非常不信任。在以色列看来,伊朗一直是其在中东的最大敌人,特别是在叙利亚同意解除化学武器之后,在中东地区恐怕只有伊朗能对以色列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虽然伊朗目前在核问题上展现出温和的论调,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发言时说,伊朗是在使用拖延政策,掩盖发展核武器的事实。冰冻三尺的两国关系要想回暖实不容易,而由此以色列方面向美国的施压,也恐为美伊关系的改善增加一丝不确定...[详细]

俄罗斯: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西向政策的失败与美国的日益骄横,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共同利益随之突显出来。在美国轻而易举地赢得了伊拉克与阿富汗两场战争后,俄罗斯与伊朗抵御美国的共同利益更显重要。

一方面,俄南部边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在高加索地区的动作。

另一方面,伊朗则需要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对抗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 [详细]

奥巴马有意向伊伸出橄榄枝

9月,奥巴马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表示,尊重伊朗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不寻求对伊朗进行政权更迭,似乎是奥巴马在对伊态度上的某种示好...[详细]

美保守派恐阻美伊和好之路

奥巴马上台以来一边试图与伊朗进行对话,另一方面也并未放弃对伊朗的制裁,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美国内保守势力施压所致...[详细]

温和鲁哈尼予伊朗转变可能

作为改革派的鲁哈尼被伊朗人民寄予厚望。分析称伊朗人希望鲁哈尼能够打造一个“温柔”的伊朗,缓和伊朗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局面...[详细]

求转变鲁哈尼难脱掣肘

尽管外界期许鲁哈尼能够开启伊朗外交的新局面,但专家分析伊朗目前仍处于哈梅内伊时代的,内政外交皆如此,核政策更如此...[详细]

  核问题已使伊朗备受国际制裁之苦,给伊朗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石油出口已减半,伊朗货币的币值已下跌了2/3,通货膨胀率飙升,百物涨价,必需品严重缺乏,造成人民苦不堪言。鲁哈尼竞选时曾承诺伊朗人民改变此状况。上任后,他表示要与世界寻求建设性互动,有意与美国展开广泛对话,与前任总统内贾德奉行的“强硬路线”大相径庭。美国也对如此积极的伊朗表示欢迎。

  • 鲁哈尼展现积极对话姿态 或开辟伊朗外交新时代
  • 伊朗新总统哈桑·鲁哈尼自上任以来发起“公关行动”,试图改善伊朗的国际形象。鲁哈尼在联大也表态称,愿意就伊核问题与国际社会合作。而伊朗前任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对以色列和美国态度强硬,几度触发争议。

  • 美国在中东地区已有“前科” 奥巴马慎重衡量
  • 奥巴马任期内,对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一项十分谨慎。他曾向阿富汗大幅增兵,此后又很快扭转了立场,加速撤军进程;先是计划、而后又放弃了以“战斧”式导弹袭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军事设施。本国事务已是一团乱麻,不想中东再生事端。

  美伊关系长期紧张,伊核问题又较为敏感,涉及双方的核心利益。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靠会谈很还是难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伊朗捍卫核权利的决心坚定,目前并没有停止高浓度铀浓缩活动。分析认为,美伊双方应该展示诚意,多采取实质性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建立互信,尽早打破目前的僵局。美伊关系最终还是“破冰容易融冰难”。

  •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 借助对纳坦兹和阿拉克拍摄的卫星照片,美国指责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图为2002年9月16日,美国卫星拍摄到的在伊朗纳坦兹的核设施照片。

  • 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之后,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 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 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

  • 2月23日,伊朗时任总统艾哈迈迪蔠贾德说,伊朗决不屈服于西方国家的压力,将继续坚定地发展和平利用核能计划。联合国安理会加大了对伊朗核与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美政府宣布对包括伊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

  • 2月1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蔠贾德在德黑兰参加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的活动时表示,伊朗将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的核计划,不会在核权利上后退。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

  • 在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等国际社会的努力下,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中断7年的巴以和谈得以重新启动。但由于以色列于2008年底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巴以和谈再度中断。

  • 1月8日,伊朗代理外长、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宣布,伊朗迄今已生产出约4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2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4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说,伊朗将在福尔多铀浓缩厂安装离心机。

  • 2月21日,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报告,伊朗已经开始在铀浓缩工厂安装新型IR2m离心机,但其浓缩铀存贮量并没有显著增加。9月23日,伊朗与俄罗斯官员在伊南部港口城市布什尔举行核电站交接仪式,正式从俄罗斯手中接管伊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

+ -
  这位正式上任仅一个多月的伊朗总统在美国俨然已掀起了“鲁哈尼旋风”。这个看起来儒雅的温和派总统,以黑马的姿态坐上了总统宝座,然后他又一改伊朗长期以来的强硬外交路线,向西方国家抛出橄榄枝...[详细]
  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扎里夫26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边缘会议上举行会晤。报道称,这是过去至少六年来有关伊朗项目的最高级别会谈,也是自1979年以来美伊两国间最高级别的会谈。扎里夫表示,希望能够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详细]
  日前,伊朗总统鲁哈尼首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在联大发表讲话,表示愿推进伊核问题对话。但一向视伊朗为死敌的以色列不买账。以色列官员证实,在鲁哈尼讲话之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曾下令代表团要予以抵制...[详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