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遭遇雾霾笼罩十余天 空气污染逼停动车
被忽略的PM2.5
一年前,刘峻打算自测武汉空气质量那会儿,许多人并不了解PM2.5。为了唤起人们的注意,刘峻和他在环保圈的朋友们,采取了募捐购买仪器的做法。一台测试仪,需要2.5万元,划分成25元每份,发动人们捐款。2012年3月8日,用募集所得资金购买的PM2.5浓度监测设备,邮购到位。
10个月后,武汉市环保局就2013年的这次雾霾发布预警称,首要污染物为PM2.5。1月9日,环保局在另一份说明中认为,虽然监测数据表明为重度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很多。
“今年1月空气质量状况往年多次出现,但因为按老标准评价,往年API指数对应的污染等级稍好一些。”武汉环保局在9日的情况说明中表示,该市今年1月1日起按新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国控点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了3个评价项目(PM2.5、CO、O3), 调整了评价时段、评价方法、评价级别、评价类别,收严了评价标准,从而导致评价结果降低的变化。”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胡将军认为,目前武汉并没有发现新的污染源,确实不能说污染比以前严重了多少。“排放的污染物多,再加上气象条件,这一次是全国大范围集中爆发,说明还是跟大气环境有关系。”在胡将军看来,武汉新近开通了地铁,尾气排放等污染应该缓解了一点,然而这次持久性的雾霾说明,对武汉的空气质量还不能太乐观,“气象条件再怎么坏,没有污染物就应该没问题。”
胡将军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关心武汉空气质量的人的看法。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周敬宣也认为,这么长时间空气持续严重污染,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集中爆发肯定有个积累的过程。”周敬宣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有时候也可能是几个原因叠加形成的。
早在199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吴国平等人的研究表明,1995—1996年,武汉污染点PM2.5浓度达到72.5微克/立方米。颇有意味的是,刘峻过去一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武汉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参照美国空气质量标准(AQI),PM2.5浓度在65.5微克/立方米??150.4微克/立方米区间即为不健康等级。
1月14日,刘峻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统计结果表明,参照美标AQI等级描述,截至2012年12月31日,总共777次的测量结果中,约有6%符合健康等级,27%为中等,近30%对敏感人群不健康,而列为不健康等级的高达37%,其余分别位居非常不健康、危险、一塌糊涂三个严重污染等级。
在777次测量中,最好的记录是2012年9月8日。当天,武汉暴雨转中雨,空气湿度为92,三级北风,能见度可达10公里以上,下午6点测量的PM2.5浓度是4微克/立方米。最糟糕的记录则发生在6月11日。
“我国现阶段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刘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燃煤、工业、汽车、施工不仅直接排放PM2.5,还会通过光化学氧化剂二次反应生成PM2.5,“现在的PM2.5是人造的,主要是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煤和石油。”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周敬宣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具体到武汉市内的PM2.5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建筑扬尘、工业排放、餐饮烧烤。“起码有50%来源于汽车尾气。”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武汉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5万辆。此外,在“满城挖”式的大规模建设浪潮中,此时的武汉,有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
“其实这些都是有办法控制的。”周敬宣表示,只要政府肯狠下决心,放弃一味追求GDP的政绩观,PM2.5的改善并没有那么难,“武汉本身的自然条件不错,江河湖泊多,只要想有所作为,还是有办法解决。”
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祥斌非常赞成周敬宣的观点,他认为PM2.5积重难返的根源在于,过去没有纳入监控体系,如今虽然各地开始公布测量结果,但仍然没有纳入地方考核指标。
“需要从立法、执法层面进行推进。”曾祥斌1月14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是要推出针对性的立法措施,“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机制,这样全社会形成合力,多个城市联控联防效果会更好。”
曾祥斌是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组长,他所关注的这些,正是刘峻接下来想要去推动的。在坚持自测空气近一年之际,武汉市政府终于把PM2.5纳入监测体系,刘峻除了继续观察武汉空气质量之外,更希望自己能够推动公众认知和政府立法、执法。毋庸置疑,他所面对的将是更加艰巨的挑战,因为在过去坚持自测空气的一年中,能够跟刘峻经常就此话题进行讨论的志愿者,也不过是曾祥斌等三四个人。(杨正莲)